感觉自己有时候和一些心理疾病的症状有些相符,但感觉自己又没有问题,为什么?
我们通常不建议非专业人士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去看专业书,特别是有关症状、诊断的,就是因为很容易去对号入座。要知道,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健康,相对的健康是一个区间。每种心理疾病,都不是单一的表现,而是同时符合多个条件,而且要看病程等因素。术业有专攻,我们作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都没有心理疾病的诊断权。诊断心理疾病需要到专业医院找专业的精神科医生,不能随便对号入座,给自己凭添困扰。大家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话,还是建议多看看有关自我接纳、积极心理学之类的书。
如果担心自己有心理问题的话,也可以在网上搜索SAS焦虑自测量表和SDS抑郁自测量表。
你好,首先我们要确认一件事情,那就是,你的这种状态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是不存在任何心理疾病的。
每个人在遇到困难或者特殊状况时都会出现一定的焦虑,烦恼,甚至是崩溃,这都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长期不能从这种状况里走出来,就会慢慢演变成心理疾病。所以我们要积极调整好心态,让自己不那么极端,不去钻牛角尖,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总之,一个人不可能改变全世界,事物不会因你而改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适应这个世界。
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比较大,你觉得自己和有些心理疾病症状比较相符,说明你也在有意识去关注这些,有时,压力比较大,心理潜意识会想去逃避,最合理的方式就是自己生病了,可以休息了,就像小时候不想上学,说自己生病一样,这样会显得合情合理,也不会带来心理负担,于是“对号入座”,可能就出现你所说的,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对自己好一点,多去健健身,跑跑步,总会越来越好的。个人愚见。
从你的问题可以感受到你内心中有种担心,不安的情绪。我相信你想改变这种情绪,变得阳光,自信。但问题是,即使我们知道自己的状态符合心理疾病的定义,就能够改变吗?像很多生理疾病一样,当人们知道诊断结果的时候,带来的是恐惧与无望。而人的心理更是这样,哪怕一个词语,一个概念,都会产生明显的心理暗示。
三道身心整合疗愈,专注于身心状态的改善,回归真正的健康,不讲大道理,远离深奥晦涩,带有负面心理暗示的名词概念。
一个人没有梦想也没有爱好,对什么都没兴趣,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吗?
心理疾病肯定会带来身体不适,只要心情不低沉、不失落,也不会对心理带来伤害。也许有些人、淡泊名利,不愿追求太多世俗的东西,比如一些终南山隐士,精神境界不是我们凡夫俗子可比拟。
这不是心理疾病。只是这个人和我们不一样。或者说这是我们的评判,我们总认为一个人要有梦想,要有爱好,要有兴趣。这才是一个正常的人。
但是确实有这样的人,他没有爱好,没有兴趣没有梦想,他就愿意这样度过他的一生,这也是他的选择。
我们也可以用我们的选择,我们可以选择有爱好,有兴趣,有梦想。
其实这就是我们和别人的差异和不同。
我们不允许别人和我们是不同的,于是我们就会评判这个人,指责这个人。
如果我们允许别人可以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就会接纳别人的所有状态。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大家可以和我观点不同,我尊重每一位和我观点不同的人。
三无人员,首先肯定不是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
没有梦想,在当下这个社会环境,是共病,是某种程度的集体无意识,是共业,对于个体,可能是轻度心理问题的表现。
没有爱好,对事情没有兴趣,短时间内或许是受某些应激事件影响,过之恢复,充其量是一种社会退行性行为,但若长期持续,就可能是心理问题,就需要心理干预了。
总之一句话,一个人心理要么健康,要么不健康,没有中间状态,希望大家都能克服困难做前者。
如果出现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行为减退等症状,有可能构成临床“抑郁症”的评估。
自己可以使用SDS测一下,根据量表查看结果解释。
如果最终不构成诊断依据,可以考虑是不是近些年来,比较流行的“空心病”。
第一,正常看,这是落入消极偏执顽空。
正常的人,一定有所担当、意义。
第二,如果偏执于某些兴趣爱好,那么这也是烦恼偏激,物极必反,古今多少才子狂人都是偏激的。
第三,如果清净平等随缘自然担当,那么大爱无边,快乐无限,菩萨之行,什么都是兴趣,都是担当,但又不偏执任何。
第四,超俗智者,大智若愚。全部放下,没有担当于不担当的分别,没有兴趣和非兴趣之分,没有渡化与非渡化之别,
任何时空,永恒自然属性这样。
自然啊!恒乐啊。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10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