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维、情感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现代社会,人们心理疾病是很普遍的,只不过存在着程度区别而已。心理疾病种类很多,表现各异,随着时代变化新发现的心理疾病也不少。现在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关注自己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亲友的心理健康状态。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长短处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泰然处之。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总跟自己过不去,结果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要面临的心理危机。
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也能为他人和集体所理解、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的集体中能融为一体,既能与挚友相聚时共享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时无孤独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畏惧、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而心理不健康的人可能常常置身于集体之外,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能动地适应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而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尤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
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心理健康的人能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而不会认为生活是重负;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把工作看作乐趣而不是负担;他们能把工作中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存储起来,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使自己的工作行为更有效。
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总是占优势,虽然也有悲、忧、愁、怒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他们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伤、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既不妄自尊大,也不退缩畏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分追求,争取在社会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对于自己所能得到的一切都感到满意。
人格完整和谐
心理健康的人,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人格作为人整体的精神面貌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现出来;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合理的,待人接物能***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他们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也能和集体融为一体。
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
智力正常是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基本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一般智商低于70分者为智力落后,而智力落后是很难称为心理健康的。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在人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同年龄多数人所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人,该不该结婚呢?
理论上来说,现在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我这里不说是心理疾病。有些只是心理问题。说白了,现在是吃饱了,有了时间开始思考精神方面的需求。其实,结婚有可能会治愈心理问题,也可能引发新的心理问题。问题积压太多没有解决才可能会导致心理疾病。
我是心理老师左叔,我来回答你的提问。
我是一名从事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在高校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你提出的“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人,该不该结婚呢?”这个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且听我的解答。
第一,有心理疾病,那要看是什么心理疾病(精神疾病)?
神经症又有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疑病症、抑郁症、躁狂症、神经衰弱、厌食症、贪食症等。
人格障碍分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自恋性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等。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你说的这个人他是哪种类型的心理疾病(精神疾病)?
这样才能给你提供能不能结婚的建议。
第二,从我们心理咨询的角度、以及对人负责的态度看,如果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癔症、躁狂症,以及各类人格障碍者,建议慎重考虑,例如精神分裂症,如果是心理和社会因素引起的,通过治疗,[_a***_]彻底治愈;如果其精神分裂症有家族遗传因素,这种精神疾病治疗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容易反复,不仅对配偶不利,也会影响未来孩子的身心健康。再比如人格障碍,这种精神疾病是在青少年期就形成的一种固化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成年以后不容易矫治,如果对方是冲动型人格,那婚后轻者争吵,重则拳脚相加,而且人格障碍者对自己所犯错误一般不会接受,同时下次还会更加厉害。
因此,一个人有心理疾病,一定要看它是什么样的心理疾病。正如我上面说的,在你有想和有心理疾病的人结婚之前,一定要搞清楚对方是得的什么心理疾病,并请你咨询当地的精神科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
第三,我建议你看看有关法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两部法律,对心理疾病患者结婚有规定。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不同的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分享彼此的观点。
再次感谢你的邀请!
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人,该不该结婚呢?
其实要理解这个问题,用一个简单的类比就更加好理解:
一个有生理疾病的人,该不该结婚呢?
其实答案也不一定。
细化一下:
如果一个准备今天去跟女朋友求婚的男人,昨晚着凉了,导致今天轻微的身体不适,他还要不要去求婚,以后还该不该结婚呢?
答案是显然的:那就是应该。
同样的。理解一下有心理疾病的人:
如果这个人有轻微的强迫症、轻微的抑郁倾向,Ta适不适合结婚呢?
答案也是明显的:适合。
好,回答这个问题就很简单了:
只要这个心理疾病,对个人及未来的家庭不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造成巨大的负担,这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如果发展到了常见精神疾病的程度,建议先去看下医生,问下专业人士的建议。
当然,如果平常有一些过不去的心理问题,不要纠结沉溺,可以去咨询下相关的心理咨询师,帮你排解一下一些负面的心理问题。
毕竟,生活在这个世界,谁都不容易,心理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去重视!
【爱情是治疗心理疾病的良方】
有心里疾病的人该不该结婚?
这个问题问的好!
理论上来说,心理疾病就是精神障碍。比如抑郁症,精神分裂,妄想症,狂躁症等。
由于婚姻应该基于爱情,而爱情本质是人强烈的精神活动。
所以有心理疾病的人并不适合结婚,否则会给伴侣带来巨大的精神伤害和精神折磨。
但是呢,成年人其实或多或少会有些心理疾病。
这么多成年人有心理疾病,难道都不适合结婚吗?
非也!非也!
其实爱情恰恰就是治疗心理疾病的一剂良药!
由于爱情会在人精神世界引发核裂变式反应。
其巨大冲击力量可以有效缓解抑郁症和各种精神疾病。
原因是,爱情是基于***的高度和谐。而所有心理疾病都可以看成是***障碍。
所以爱情的高度和谐可以抵抗***障碍对人脑的危害!
所以爱情可以有效治疗成年人心理疾病。
有了爱情又可以结婚。
所以,先通过爱情把心病治疗好,再结婚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看严不严重了,心理疾病也分好坏吧,但是和心理有疾病的人在一块相处很累也很难,他们认实理!我们县城有一个也是家庭条件都挺好的父母也是退休人员!好像这个男的有精神疾病但是说媒的媒人没告诉女方,后来结婚了这个男的就开始控制他媳妇检查手机不让他出门什么的,再后来就把他媳妇给杀了!这是***真事。我只是想说还是不要掉以轻心为好!毕竟生命很可贵,而且还会影响下一代也不太好!但是如果是可治愈系疾病还是问题不大。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10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