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应该将中医、蒙医、藏医、苗医、壮医、维医等全部命名为国医?
将各派中医命名为国医,我觉得很好,必经都是中国的中医,虽然各有特色,中医在中国,我们都希望中国的中医发展得更快,发展中医不要再设限了,学习***时代的赤脚医生到农村大有作为,我们都要为人民的健康负责,解除不合理的条条框框,才能快速发展真正的中医事业,让人民群众看得起病,让全国人民在健康方面完全脱贫致富吧
你是想分化中华文明吗?这是美国几十年一直在做的事,你还想继续帮美国吗?中医解放之后国家给了中医最高荣誉,从五百位老中医中选出三十位国医***,从医时间五十年,治好病人无数。西医永远不可能得到这样的荣誉。
所谓的中医,即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各个民族建立在以天然和自然药材作为主要调理身体机能的传统医疗方式的统称,周恩来总理在六几年的时候曾经这样表述过,并不是说单纯的汉医才叫中医,其实也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医。
再就是,大家也可以看到,只要一提起中医就会有很多人跳出来肆无忌惮地百般羞辱和贬低,就好像大家在提倡弘扬和发展中医的时候挖了他们的祖坟似的,甚至有人还列出数字十亿人相信和使用西医,那意思就是有十亿人不相信,反对,不使用中医的方法方式。
中医也好,国医也罢~做好自己,比叫什么医都更得人心;在医疗商业化的今天,中西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治病救人,更主要的是利益之争。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和执着,作为中医的业者,做好自己,用自己的仁心仁术让患者以最小的代价痊愈康复才是最根本的,否则~叫什么名字都是枉然。
感谢今日头条,感谢提问者,让我有幸回答这个问题。一问百答,各抒己见,不喜勿喷。
我认为中医是中华民族老祖宗留下来的,用中道阴阳平衡理论医治疾病的方法。而中华民族是含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所以,不管哪个民族,他们用中道阴阳平衡理论医治疾病的方法都数中医系列,都是中医的成员,这个观点,已经被囯家和中华民族所认可,无需再改成其它名称。
大王原作:
中医不是汉族的,
已是各族医学旗。
中华民族各医学,
组成中医之大集。
中道阴阳平衡论,
中华医学一大奇。
溯本求源调阴阳,
中医治病岀奇迹。
中华民族大智慧,
标本兼治数中医。
维护中医地位和文化现象态度和初衷是值得肯定,
也不能把中医抬的至高无上,贬低其他一些种类,如藏医自成体系,历史也非常悠久,甚至不次于汉地中医,技术层面要毫不逊色。
古代中医是怎样给穴位取名的,依据是什么?
孙思邈说:“凡诸孔穴,名无徒设,皆有深义。”清代程知(扶生)著《医经理解》对腧穴命名意义曾做了如下概括:“经曰:肉之大会为谷,小会为溪,谓经气会于孔穴,如水流之行而会于溪谷也。海,言其所归也。渊、泉,言其深也。狭者为沟、渎。浅者为池、渚也。市、府,言其所聚也。道、里,言其所由也。室、舍。言其所居也。门、户,言其所出入也。尊者为阙、堂。要会者为关、梁也。丘、陵,言其骨肉之高起者也。髎,言其骨之空阔者也。俞,言其气之传输也。天以言乎其上;地以言乎其下也……”言简意赅,深得命名要旨。
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根据腧穴的分布特点、作用,主治等内容,反复归纳、概括、从而确定了腧穴的名称,可谓是上察天文、下观地理,中通人事,我将其取名的方法大概归为这么几大类:
1.上合天文:比如璇玑穴;人之胸腔,犹混天仪之笼廓。本穴居天突之下,胸腔之上,如斗运于天,机运于身,犹璇玑持衡,故名之璇玑。此类穴位还有上星、华盖、太白、天枢等等。
2.下合地理:比如以山命名的承山、商丘、大陵等等,以水命名的后溪、水沟、少海、曲泉、太渊等等,以街道等命名的气街、水道、风市等等。
3.中通人事:比如以内脏命名的背俞穴、以气血脏腑功能命名的血海、气海、魂门、魄户等,以治疗作用命名的光明、归来、迎香等。
此外还有根据解剖位置命名的乳中、缺盆等,根据经脉流注的大迎、眉冲、三阴交等等。
古人对于穴位命名是很有深意的,我们在临床应用中,一定要理解其中的含义,才会对于其治疗作用有很好的理解,比如风池一穴,风池穴位凹陷似一个水池,既是风邪容易侵袭的地方,也是散风之所,所以不管是内风还是外风,取穴风池都能治疗!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10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