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是否影响遗体捐献?
生前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想死后遗体捐赠是不受影响的,而且多多益善!
不但是心理疾病,有其它生理疾病,比如传染病,至今为止的绝症,等等,都不影响遗体捐赠!
因为遗体捐赠可以作为医学研究,而不仅仅是群众们理解的捐献给活人用!要是死者器官捐献给活人,那是早早就要登记同意合同,并且几时做捐献以及移植手术都是有严格规定的!而不是大家想像的捐献遗体就可以挪为哪个需要的活人用!那是违法的和不科学的!
遗体捐赠一般要死者家属,最好是死者下一代签写同意书,里面要写上死者或(意愿者)曾经有过什么疾病。
由于中国人“全尸埋葬,入土为安”的思想作祟,绝大部分人是不愿意遗体捐赠的。以为死后家人被千刀万剐是为不孝!使得中国用于医学研究的遗体长期以来都出现巨大缺口!尤其是5岁以下幼儿的遗体,更是严重缺乏!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大众对死后遗体如何处理,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愿意捐献遗体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值得欣慰的情况!
到了60岁,我会立遗嘱让我崽子把我遗体捐献。死后还能为社会贡献最后的价值,多好。
心理疾病会转化为身体疾病吗?
心理的疾病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状态。比如说,压力大,心理状态不好,就很容易生病。 又比如说焦虑、强迫症等心理症,会让人的某一些器官、部位有疼痛感,让我们感到很难受。
我切身经历过的,就是压力太大,身体容易生病。具体的程度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素质状况的不同而异。现在我们的生活节奏很快,有压力是一定的。有的人能够缓解、释放、自我调整,所以他的身体扛得住,不会容易患身体疾病。而有的人,缓解不了,压力太大,积压着糟糕的情绪,没有得到排解,久而久之就容易患身体疾病。
以前我高中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学习压力很大。我每天按时吃饭,但我还是得了十二指肠溃疡。医生也说,可能是我的压力太大了,加上其他的综合因素,就容易得胃病。我想,除了以前潜伏的胃炎积累下来的,心理上也有一定的原因。焦虑、抑郁等都容易诱发疾病。
所以说,真正的幸福和逍遥,不是拥有富贵掌权柄,而是心底没事、身体没病。
今天正好520,我想说:好好爱护自己,只有爱自己,才能有能力去爱他人。
心理疾病会转化为身体疾病吗?
人的身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互相影响。心理疾病指的是神经症,失眠,抑郁症等。身体疾病指的是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风等。
这些年人们对各种身体疾病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看到了导致身体疾病的各种因素,如环境污染、水污染、食品安全问题、空气污染,竞争压力、生活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熬夜,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喝酒吸烟,过度劳累、加班,食品中缺少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生物类黄酮等。
其中,生活压力大,自责焦虑等负面情绪对人的影响最大,几乎占到一半。而心理疾病基本都是从焦虑自责开始的,并且贯穿整个发病过程的始终。
所以说心理疾病可能会导致身体疾病。学会调整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能很好的预防疾病。
心理疾病当然会转化为身体疾病,在一定程度上两者是相互影响的,所以医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分支学科——心身医学科,近些年被逐渐重视起来。
讲一讲二者的影响和心身医学
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是医学分支学科。是研究心理因素同人体健康和疾病之间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广义指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的生物、心理以至社会因素闯相互关系的医学,实际是一种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方法。狭义指研究心身疾病的医学,研究心理生理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亦称心理生理医学。
其实只是我们大众不[_a***_],心身医学科在医学界的作用一点都不小。
这是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的2018年年会,主题演讲的是精神医两院院士的——陆林院士,因为精神医学和心身医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拿抑郁症为例,抑郁症的患者会感受到明显的躯体化症状,按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分别有:失眠、躯体不适感、体重减轻、食欲减退或缺乏饥饿感、循环系统、头痛、***减退、胃肠道症状、呼吸系统。
就像我之前说过的,消化科很多反复就诊的肠易激患者,胃肠道症状明显受情绪变化调控,越是烦躁焦虑的时候越容易出现胃肠道症状,多种胃药治疗无效,反而是抗抑郁药物能起到较好的疗效。
当然判断躯体疾病是由心理疾病引起的,还是要在综合医院先排除躯体疾病的,这是诊断的思路,躯体疾病的优先级别要高于心理疾病,没有排除躯体疾病不应该先考虑心理疾病引起的躯体症状。
应该如何去治疗?
既然是心理疾病和躯体疾病同时存在,就应该即治疗躯体疾病,也治疗心理疾病,比如焦虑引起的高血压,在焦虑无法有效缓解的情况下,降压药物还是要吃的。
再比如既然心理疾病是因,躯体疾病是果,那么心理治疗是必不可缺的。一般在心身医***用最广泛的是认知行为治疗(CBT),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改善患者的情感和情绪的控制,进而改变患者的不当行为以及躯体不适症状。
心身医学科与中医的联系也很紧密,就连我们的《黄帝内经》中也有心身医学的相关记载,这方面中医也有很多研究,但效果还是缺乏一致性认证。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谢谢阅读,手打不易,欢迎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10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