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脑血管疾病?
1、预防三高
高血压就是通过水银血压计或者更加方便的电子血压计,那么我们用不用降压呢,我专门解答过,关注我查看;
高血糖可以定期医院检查,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那就建议你买一个血糖检测仪规律性自行检测了!
3、如果患病后的人除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外,还要有长期规律服用药物!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的吗?
这个要看是哪些危险因素了,不能直接说是可以预防的,比如其中不可控制的因素有遗传基因和年龄的增长,这个是无法改变的,能预防的那些危险因素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常见的危险因素。
可控因素包括,患者基础疾病情况,平时是否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房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疾病,如果有,那就对症下药吧,血压高了就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必要的时候配合降压治疗,其它疾病类似治疗(基础治疗加药物治疗)。
下图为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比较,可以看到城市的三项均<农村的三项。
平时加强锻炼,预防肥胖,保持开朗,放松心情,饮食清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类蔬菜和水果,戒烟限酒等等。如果已经有脑梗死发生,那么需要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来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总之,要管住嘴,少吃烟、油和盐,迈开腿,多运动,劳逸结合,避免劳累,少熬夜,舒缓紧张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如果出现不舒服,建议及时就诊,时间就是生命。
大多数疾病都是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引起的,脑血管疾病也不例外。因此有些因素是我们可以影响到的,也就是可以干预和预防的;而另一些因素是我们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影响的,那也就无法干预和预防了。
具体到脑血管病,无法干预或者预防的发病因素有:年龄,岁数越大的人越容易发病、性别,男性往往比女性更容易发病;其他还有种族和遗传倾向等。
那些可以干预的因素有:高血压,血压每升高10个毫米汞柱,脑中风的发病风险增加35%;糖尿病,糖尿病增加了1-3倍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心房颤动,患有房颤的人更容易发生脑梗死;高血脂,甘油三脂每升高0.113个毫摩尔,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5.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下降1毫摩尔,血栓风险降低21%;肥胖,超重人群发生[_a***_]性卒中的相对危险增加1.22倍、肥胖人群则增加1.64倍。
还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如吸烟,有人统计过,全面禁言后,因脑卒中住院的患者下降了14%;喝酒,经常喝酒的人应该减少喝酒的量,每天应少于1两白酒的量。其他不良生活方式还有:缺乏运动、高钠、低钾、高脂肪等不良饮食习惯和营养摄取不合理等。
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这些可以干预的因素上。如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等基础疾病;不吸烟、不喝酒;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垃圾食品;多参加体育运动,控制体重过快增长等。
答案是肯定的!!至于怎么预防还是很有讲究的。
老百姓理解的脑血管疾病实际上指的是脑卒中,包括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一个是出血,一个是缺血,治疗方法刚好相反。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前者包括遗传,性别、年龄。后者包括吸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即三高),脑血管狭窄、房颤等。
不可改变因素:
研究表明无论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疾病本身都存在一定的遗传因素。除此之外,脑卒中的继发疾病也存在遗传因素的影响:比如烟雾病(易导致脑梗死)、颅内动脉瘤(易导致脑出血)。
毫无疑问,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另外,与男性相比,女性受到脑卒中的影响更大,死亡率比男性高。
可改变因素:
预防脑血管疾病,我们的重点是放在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上:
积极治疗高危因素: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对于脑血管狭窄,特别是颈动脉狭窄,***取颈动脉剥脱术或者支架植入术,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需积极治疗。
另外,房颤是脑栓塞的高危因素,应根据心内科医生的建议***取药物治疗或者射频消融治疗,其中抗凝治疗非常关键,重中之重,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措施,只是经常口服 华法林 者要定期监测凝血指标 INR,从而影响了患者依从性,而 达比加群酯 无需检测,但价格昂贵。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
脑血管疾病是一个多因素致病的疾病, 目前死亡率已经超过心血管病及恶性肿瘤,其危险因素分为可控性以及不可控性。
不可控性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性别:脑血管病男女比例1.3:1-1.5:1。
年龄:脑血管病好发比例为50-70岁,但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有年轻化趋势。
遗传因素:父母65岁前有脑卒中病史会使子女脑卒中风险增加3倍。
季节变化:寒冷的冬季(11月—次年1月)和特别炎热的季节(7-8月份)均是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
可控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排列前十位的危险因素为:
高血压病史、缺乏体育锻炼、肥胖、高脂血症、吸烟、饮食不合理、心脏病变、抑郁、糖尿病、心理压力、酗酒等。有以下处理方法:
第一点,控制血压。
正常血压控制在120/80mmhg以下,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小于140/90mmhg。伴糖尿病或肾性高血压患者依据危险分层以及耐受性还可进一步的降低。
第二点,体育锻炼
每周至少有3-4次,每次不少于40分钟中等或中等强度以上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代谢运动。
第三点,控制体重
男性腰臀小于0.9,女性小于0.8。
第四点,调节血脂
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6mmol/l以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代谢综合征、吸烟者低密度脂蛋白应小于2.0mmol/l,缺血性卒中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应小于1.8mmol/l。
第五点,戒烟
第六点,合理饮食
控制摄盐量,每日不超过6g,减少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第七点,治疗心脏病
控制心脏节律及心率,治疗心脏原发病。
第八点,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减轻抑郁。
第九点,控制血糖
空腹血糖控制在6.0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糖化血糖蛋白控制在7.0%以下。
第十点,限制饮酒
男性每日饮酒小于1瓶啤酒或4两红酒或1两白酒,女性要减半。
第十一点,女性避免使用口服避孕药和绝经期后的雌激素的替代治疗
第十二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患者应口服维生素B6、B12和叶酸。
第十三点,注意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第十四点,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及时对症处理
我是神经内科吴春平医生,欢迎点击“+”关注,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听说喝醋可以软化血管,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清除血管垃圾,是不是真的?有科学根据吗?
老百姓和网络上长期流传着喝醋能软化血管的说法,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病理改变钙化的问题,而醋酸作为一种酸可以溶解钙盐,从而达到软化血管的目的。那么喝醋真的可以软化血管吗?
喝醋软化血管是一种看似合情合理的谣言
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作为一种调味料,合理的食醋能开胃、消食的作用。但是摄入的醋是进入消化道而不是血管中,没有实验证明喝醋就能起到降低血脂和软化血管的作用。
动脉硬化的主要问题是高血脂形成的硬化斑块,硬化的血管容易形成血栓造成血管堵塞,容易引起心肌梗死和脑梗,所以大家对于动脉硬化才有那么地厌恶。
直接喝醋坏处多
醋酸作为一种化学上的弱酸,虽然是弱酸但是对于人体还是有一定的腐蚀性,喝醋时,人的口腔、食道、肠胃都会受到酸***,酸***会激活胃酸的释放,对于有些胃溃疡患者来说,空腹喝醋会加重胃溃疡,引起痉挛性疼痛。
作为调料可以摄入
虽然不建议直接饮用,但是作为一种调味料合理摄入还是有益的。尤其是对于一些重口味的人,可以用食醋代替盐和酱油等调味品,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饮食管理,从而也是间接降低心脑血管的风险。通常营养学家建议醋的每日摄入量不超过6ml。
小结
醋可以软化血管,清扫血管内垃圾纯属医学谣言,是由市面上一些酸性饮料公司的营销手段。大家千万要认清,不要把食品当做药品来用。
本文有营养科王医生供稿,关注【骨科木匠刘医生】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10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