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的心理方面问题会比别人少么?
心理疾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疾病,它是由人的精神情绪引发,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性格塑造、情绪稳定及三观。心理疾病有很多种,我们经常会听到的例如:抑郁症、自闭症、强迫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安全感缺乏、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
现代社会人们的压力很大,影响到情绪的因素也非常多,所以心里疾病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而心理医生就是这样的一类人:他们具有专业的心理知识,了解和掌握了人类的精神情绪世界,可以帮助心理有障碍的人解除困惑,帮助他们调节心理状态,治疗心理疾病。
随着观念的改变,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医生的门槛也越来越高,但是心理医生首先作为一个个体,他们也有自己的精神世界。
其实每个人都有潜在的一些心理障碍,心理医生也一样,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纠结的事情和情绪的低点,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挫折和困惑,但是就心理医生而言,他们更善于自我察觉和自我调控,就像《欲望都市》里的说的一句话一样,每个心理医生都会有自己的心理医生。一个合格的心理医生会尽量持有正视的态度,不断的完善自我,从生活细节上预防心理疾病。
心理医生是经过专业训练和专业培训的一类人,另外心理从业者管理部门也对心理医生规定了要定期接受心理辅导。这也减少了他们患心理疾病的可能。
心理医生也是普通人,正常人会遇到的心理问题他们也都会遇到。只能说他们可能在失恋,压力等问题上会比常人处理得好些。但如果遇到较大的心理障碍,比如抑郁症,人格障碍等,也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赵小明心理团队 》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
赵小明 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胡鑫宇自杀离世,50%抑郁症患者是学生,为何孩子容易出现抑郁?
老师和家长贩卖焦虑,不是嘲讽就是贬损,甚至侮辱谩骂,每天拿“别人家孩子”来对比说明你多么没价值。然后又给你施加各种拘束,给你做不完的无聊作业,限制你的***,每天强制你的神经紧绷起来,恨不得一天有25个小时让你们像他们的提线木偶一样照他们的心意而活。从来不考虑你的感受,明明是各种强迫,根本不讲道理还口口声声说是为了你好……这一番连续折腾好几年,别说孩子,换谁不抑郁?
听说,时间可以治愈一切。可是孩子全天候24小时一秒不少地当提线木偶,1秒钟都没做过自己,时间倒是想治愈孩子,可就孩子这针插不入的生活,时间挤得进去吗?孩子都没有时间缓解心理压力,要是不抑郁那才叫生物奇迹呢。
人啊,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恰恰依赖那些“不健康”的生活节目。
可是孩子没辙啊。孩子的生活虽然是他自己的,但其实完全不属于他,啥都不归他管。很多孩子“不健康”的生活节目就俩:挨骂、挨揍。照这个趋势发展,要是心理还能健康,那心理学还有什么存在价值?
如果你是个够格的家长,那有能耐你给孩子预备一套优质的学位房啊。有房子,甭管孩子以后成绩怎么样,他长大以后把房子一卖,还是吃喝不愁。可现实呢?
有多少家长根本做不到这样?
他自己应该做的都做不到,也不知他哪来的脸去强迫孩子当他的木偶。
很多老师、家长,他们就像……就像今年解禁的烟花爆竹一样,一生惟一的一响全都用到吓唬孩子身上了,并且这一响完事以后,还持续污染空气很长时间。
哪个孩子赶上这样的老师和家长能不抑郁呀?
难听的话就不多说了。反正你看,如果是养狗,反而省事了。
家长对狗就没那么多不切实际的期望,不设什么目标,没有“你看看别人家狗”、没有“我为了你这狗付出了多少”,反而真正实现了“无条件的爱”。
最起码,大人看着狗时的脸色,那可比看着孩子的时候脸色好多了。
那你说,当大人看狗时的脸色比看孩子时的脸色还好,这孩子要是不抑郁,那还有天理吗?
在学校、家长眼中懂事、开朗、心理健康的孩子,为什么会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消极、痛苦、手足无措?
孩子真如你所见的那么阳光吗?
2005年第1次全国规模的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结果显示:19.6%的受试者曾考虑过***,6.0%曾制订******,2.4%曾***取***行动。
10个孩子中,有1.5-1.9个想过***!
2003年上海开展的调查显示,青少年***意念的发生率为15.23%,***未遂1.74%。
50个孩子中,就曾有1个***取过***行动!
中国学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META分析数据显示: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心理异常发生率达15.6%。
100个孩子中,有15个可能心理异常!
2020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蓝皮书的调查结果,目前中国有24.6%青少年存在抑郁症状,其中7.4%患有重度抑郁。
4个孩子中,1个抑郁。
事实,触目惊心。
情绪失控,是孩子心理发育的必经之路,尤其是在当前信息爆炸,社会极速发展的过程中。
社会方面——青少年对暴力、***的信息识别能力低,理解片面,很容易被消极的心理暗示影响,甚至模仿;沉迷[_a***_]、逃避社会接触,在「***」行为中寻找乐趣,也会导致生命意识的淡薄...
学校方面——日常的心理教育和关怀是学校必需的日常工作,应被重视。教师和同学都需提高识别能力及认知,及时帮助学生就医干预。
家庭方面问题则最为复杂——一方面,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生导师;另一方面,如何避免把引导变成「控制」,把爱变成「伤害」,则需要父母终生学习。
我们会偶尔「初生牛犊不怕虎」,为何不能接纳「冲动是孩子的天性」?
过早的结束生命,意味着孩子对自身价值的彻底否定。
要知道,从出现心理压抑,到产生***意念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
别在问题出现后,才去惋惜失去年轻的生命,才反思不能尽早察觉,才在热点沸腾、舆论高涨时叹息青少年心理教育的匮乏。
要笃定青少年心理健康绝对的必要性,并学会识别孩子的异常信号。
有些孩子可能会通过各种身体的各种「不舒服」来表达,还应注意以下这些「信号」——
如果孩子已经和父母产生间隙,很难进行有效沟通,那么请注意以下「语言」信号——
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以上异常,请务必及时寻求临床心理科医生的帮助,接纳并配合未来可能的长程心理治疗。
父母之爱,才能铸就孩子健康心灵。
缺乏爱的孩子,往往情感脆弱,承受能力较差;而过分溺爱,则容易造成孩子凡事以自我为价值取向。
但爱不是依赖,不是把孩子当成自己人生的唯一期待,更不是自我感动式的「牺牲」,不是以教育出了「懂事」的孩子为荣。
它需要我们明确彼此的界限,保持独立和自我成长,但又能给对方「我随时都在」的信任。
如果您感到已经不太了解孩子「真实」的样子,今天就尝试和孩子长谈一次吧,看着TA的眼睛,观察TA的神情变化。
坚定而温柔的告诉TA:我们随时都在,任何时候,因为任何事情,你感到迷茫、无助时,一定要来找到爸爸妈妈寻求帮助。
以上内容由「安忻睡眠」为您编辑整理,想了解更多权威健康知识,欢迎关注我们!
如果有睡眠和心理问题,欢迎您私信咨询哟~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1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