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肠道菌群检测?
宝宝肠道菌群很容易受喂养方式、抗生素使用、辅食添加、饮食、生活环境等外界因素影响。如果肠道菌群失调,益生菌含量少,致病菌占了上风,宝宝的身体就很容易出现腹痛、腹泻、便秘、免疫力低、过敏、感染等各种问题。 另外有些家长给宝宝补充益生菌却没有效果,很大的原因是所补充的益生菌,并非宝宝肠道中缺乏的益生菌,所以达不到预想中的功效。 通过肠道菌群检测,可以非常客观地了解宝宝肠道内益生菌水平以及肠道菌群特征。有利于指导家长为宝宝选择健康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以及有针对性的补充益生菌。
什么样的宝宝需要***幼肠道菌群检测?
1)问题宝宝疾病查因 存在腹泻、便秘、乳糖不耐受、过敏、湿疹、哮喘、孤独症、肥胖、发育不良等问题的宝宝,都可以进行肠道菌群检测,来排查是否跟菌群紊乱有关。
2)不利因素暴露宝宝关注肠道菌***育 包括剖宫产、早产儿、非母乳喂养、抗生素使用等不利因素暴露的宝宝,可通过肠道菌群检测监测肠道菌***育情况,个性化干预促进肠道菌群的正常发育,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
3)偏食、厌食宝宝指导健康饮食 偏食、厌食等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可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增加肥胖或营养不良等疾病患病风险,通过肠道菌群检测进行个性化益生菌或营养膳食干预,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
4) 健康宝宝监测肠道菌群状态 处于0-3岁肠道菌群建立黄金时期、关注肠道菌***育状况/肠道益生菌定植情况、正在服用益生菌等情况下的健康宝宝也可以做检测,了解宝宝正常状态下的肠道菌群情况,这样在宝宝身体出现异常时,可以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便于医生给出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于我们的机体健康也至关重要。在人肠道内至少共生着1000种、数量高达100万亿的肠道菌群,其数量是我们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肠道不同部位由不同的特异性肠道菌群构成,肠道菌群与肠道环境之间、不同菌之间相互作用,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保证人体健康。
近年来,肠道菌群平衡成为医学、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自2012年以来,在《Science》《Nature》等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肠道菌群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论文已有上千篇。研究证实肠道疾病,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肥胖等)、神经性疾病(抑郁症、孤独症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免疫性疾病(***、哮喘等)等上百种疾病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系,部分疾病的发生已被证实与缺失了某些特定功能菌相关,这也是目前现有药物不能有效治疗上述疾病的原因。
对于肠道菌群失调症,婴幼儿发病为成人的3—10倍,全身衰竭、营养障碍和维生素缺乏、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急性感染、激素治疗、X线照射及大面积烧伤等为肠道菌群失调症的发病诱因。所以通过检测肠道菌群了解菌群
预防菌群失调症的关键在于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或长期使用,可用可不用者不用,可用窄谱则不用广谱。对年老体弱、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者,使用抗生素或者激素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最好能作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最敏感的抗生素。
关于正常肠道菌群的恢复,轻型病例停用抗生素后任其自行恢复即可。严重病例可口服乳酸杆菌制剂(如乳酶生、乳酸菌素片)、维生素C及乳糖、蜂蜜、麦芽糖等以扶植大肠杆菌;口服叶酸、复合维生素B、谷氨酸及维生素B12以扶植肠球菌;亦可用益生菌和其他活菌来调节。
孩子的肠道中栖息着大量的微生物,在消化吸收、能量代谢、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是一个合理的状态,如果孩子肠道菌群有失调情况,容易影响肠胃功能,导致孩子出现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情况。
如果宝宝存在肠道菌群失衡的问题,该如何检测呢?医学上,做肠道菌群检测可以有效了解宝宝的肠道菌群情况,更有利于宝宝在身体异常的情况下进行检测后的结果对比,再做针对性的治疗。检测办法主要是做菌群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
1、定性分析。与一般微生物学检查相同,如葡萄球菌炎粪便涂片革兰染色可发现成堆的阳性葡萄球及中性多形核细胞,粪便培养可有大量葡萄球菌生长。白色念珠菌性[_a***_]可***取其病理材料直接涂片,经氢氧化钾溶液处理并革兰染色,镜检可见成簇的卵圆形白色念珠菌。革兰染色阳性,细胞内着色不均匀、细菌培养可形成奶油色表面光滑细菌样落,带有酵母气味。但除三度比例失调(即菌***替症)能检出外,其他比例失高则难以分析。
2、定量检查。首先需将粪质均质化,并按一定比例稀释,培养后还须计算各类细胞菌落计数以求出细菌总数值,手续麻烦,一般实验室很少***用。培养方法除需氧培养外,必要时尚需厌氧培养,需氧培养与一般细菌培养相同,厌氧培养则***用生物厌氧法或厌氧缸法。
对于肠道菌群出现失衡现象的孩子来说,可以适当服用一些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等药物进行调理,生活中需要注意尽量避免吃一些不洁食物和寒凉***的食物,这样能减少腹泻和肠道菌群失衡的出现。
点击页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1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