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的有哪些危险?
脑血管疾病是一个多因素致病的疾病, 目前死亡率已经超过心血管病及恶性肿瘤,其危险因素分为可控性以及不可控性。
不可控性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性别:脑血管病男女比例1.3:1-1.5:1。
年龄:脑血管病好发比例为50-70岁,但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有年轻化趋势。
遗传因素:父母65岁前有脑卒中病史会使子女脑卒中风险增加3倍。
季节变化:寒冷的冬季(11月—次年1月)和特别炎热的季节(7-8月份)均是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
可控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排列前十位的危险因素为:
高血压病史、缺乏体育锻炼、肥胖、高脂血症、吸烟、饮食不合理、心脏病变、抑郁、糖尿病、心理压力、酗酒等。有以下处理方法:
正常血压控制在120/80mmhg以下,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小于140/90mmhg。伴糖尿病或肾性高血压患者依据危险分层以及耐受性还可进一步的降低。
第二点,体育锻炼
每周至少有3-4次,每次不少于40分钟中等或中等强度以上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代谢运动。
第三点,控制体重
第四点,调节血脂
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6mmol/l以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代谢综合征、吸烟者低密度脂蛋白应小于2.0mmol/l,缺血性卒中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应小于1.8mmol/l。
第五点,戒烟
第六点,合理饮食
控制摄盐量,每日不超过6g,减少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第九点,控制血糖
空腹血糖控制在6.0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糖化血糖蛋白控制在7.0%以下。
第十点,限制饮酒
男性每日饮酒小于1瓶啤酒或4两红酒或1两白酒,女性要减半。
第十一点,女性避免使用口服避孕药和绝经期后的雌激素的替代治疗
第十二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患者应口服维生素B6、B12和叶酸。
第十三点,注意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第十四点,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及时对症处理
我是神经内科吴春平医生,欢迎点击“+”关注,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脑血管疾病是由脑血管本身的病变和血流循环障碍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分急性脑血管病和慢性脑血管病。
急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特点是发病急,常危及人的生命。
慢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性痴呆、脑动脉盗血综台征、多发腔隙性梗塞等。慢性脑血管病,由于病程长,容易被人们忽视。
一般来讲,脑子有什么样的功能受损之后就会出现什么样的表现。首先是运动功能障碍,如瘫痪、面舌瘫等;其次是感觉的问题,半身的感觉障碍;再次是语言的问题,如失语和沟通障碍。如果后循环出问题,还会有头晕、共济失调及走路不稳等症状。
脑血管的危险因素我不是知道的很全面 但是了解几种重要原因 比如肥胖 三高 高血脂 高血压 高血糖 过度劳累[_a***_] 脑力超负荷运作 生活习惯极其没有规律 以上都应该是形成脑血管危险的因素吧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哪些呢?40岁以上一定会中招吗?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的是循环系统的疾病,范围比较大,常见的几种心脑血管疾病有以下几种。
1、高血压病
高血压的危害
血压长期持续在较高水平可导致全身性动脉硬化,血管阻力增加,并会造成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最常见的如:脑中风、心肌梗塞和肾功能衰竭。
2、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由于营养心脏最重要的动脉──冠状动脉被粥样硬化性狭窄所阻塞,或在此基础上合并痉挛、血栓形成等造成血流受阻,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病变。
冠心病的危害
当冠心病导致的心脏缺血症状越来越严重时,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死亡。
3、脑卒中
俗称中风,医学止又称为脑血管意外或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
脑卒中的危害
脑卒中可造成偏瘫或死亡,是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病,多数很难完全治愈。
4、高脂血症
高血脂的危害
高血脂是引起人体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脑梗塞以及周围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对人的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
5、如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在生活中保持稳定平和的情绪,另外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重点是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重点内容是合理安排膳食、坚持适当运动、改变不良行为和保持平和心态四个方面。
心脑血管疾病的前兆是怎样的?该如何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2018最新心血管报告指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2.9亿,且仍旧呈上升趋势。
心脑血管疾病的前兆是怎样的?该如何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高血压、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等所致的心脏、大脑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于中老年人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1、心脑血管疾病的前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多是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因此血压、血脂、血糖异常的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对于该类人群而言,一定要注意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身体健康状况,尤其要注意监测血管狭窄程度等,以防诱发严重的并发症。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多是由于心血管、脑部血管狭窄使得器官缺血、缺氧所致。对于患者而言,若发现脑缺血、心脏缺血的症状,应第一时间就医。脑部缺血症状多表现为头晕、头痛;短暂的视物模糊、黑蒙;一过性失语、吐字困难;步态异常,单侧肢体麻木无力,持物掉落;哈欠连连,嗜睡,多梦;情绪异常,注意力下降等。心脏血管堵塞多表现为心肌缺血的症状,包括发作性的心绞痛;胸闷、心慌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头晕;不典型的疼痛如牙痛、后背痛、腹痛、下颌痛、左臂或左肩痛等;严重患者会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等症状。
2、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除了与年龄相关外,还与三高症、肥胖以及不当的生活方式等息息相关。因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需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高危人群一定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三高患者必须注意规律用药,切忌擅自停药、减药等;其次患者一定要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注意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低糖、低胆固醇为主,少食动物性食物、油炸食物,多食蔬菜、水果等;坚持每天进行适度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戒烟戒酒;切忌长期熬夜、过劳,保证规律作息;切忌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保持良好心态等。
如何避免脑血管病的危害?
我国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国家,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头号杀手,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脑血管病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那我们如何避免脑血管病的危害呢?如何做到防病于未然呢?
1.改变饮食习惯:低钠低盐低脂饮食,盐的摄入量以每日不超过6g,包括酱油,腌制食品等调料中的含盐量;多食水果蔬菜粗粮等粗纤维的食物,例如木耳,洋葱,山楂,黑豆,海带等食物均对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绿茶在我国被称为“国饮”对于脑血管病的预防具有药理功效,可适量饮用,在饮食上坚持“少食厚甘肥腻”。
2.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被动吸烟;早睡早起,适当运动,以不疲劳或身体微汗为宜;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这些可致内分泌紊乱的因素;控制体重。
3.定期体检,发现疾病积极治疗,对于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房颤、偏头痛等需药物治疗,血压目标控制在<140/90mmHg,对于伴随糖尿病或肾脏疾病的可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mmol/L以下或使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基线时下降30%-40%;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4.对于有脑血管遗传高危因素的群体应加强预防,每日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和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起到抗炎降脂稳斑的作用。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解决血液粘稠高为本。
人每天需要10000升空气呼吸,13.6kg .运动者更加多,所谓有氧运动就是森林中运动方式。
6000万级田净植生态小离子近距离能把释放出来的能量充分补充人体所需,让生命细胞马上得到动力源。5分钟降低血液粘稠,让细胞膜通透性正常,大脑缺氧马上补充满足,享受者精神奕奕,这就是健康开始的表现。多余离子在人体液内(经络)储蓄活化其它细胞组织,发挥神经传导修复能量。让免疫系统、应激系统、修复系统(愈合和再生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自愈系统全面性恢复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1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