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比喻-心理疾病比喻什么

huangp1489 2024-07-08 272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1. 心理不正常的人该如何定义?
  2. 怎样理解《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比喻是一种危险的东西”这句话?
  3. 为什么说心理疾病是“权宜之病”?

心理正常的人该如何定义?

心理学专业,只能从普通人角度说一说对黑暗面的理解。

觉得个人都有内心黑暗的时候,即使不落实于行动,也难免有恶意揣度他人的时刻,这,算不算黑暗面?

读书时,有一个人很好的女孩子同桌,大大的眼睛,脸上永远挂着温和的笑,从不与人起争执,成绩也很棒,不论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很喜欢找她谈心。

心理疾病比喻-心理疾病比喻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也很喜欢她呀,不会的问题会问她,没有零食吃了会从她那里蹭,也会从上学的路上摘下漂亮的小花,特意带到学校送给她。我们会在自习课上传纸条,会在午休时间撕下纸片画上结婚证。

可是每次考试成绩下来的时候,我还是会躲开她,会嫉妒,会想为什么同样在一间教室听课差距却这么大,也会讨厌她在我面前笑,甚至觉得她高声说话都是在刷存在感。

都说学生时代最纯情,可最纯情的时候我也逃不开嫉妒,最琐碎的小事里也藏着黑色的人性。

心理疾病比喻-心理疾病比喻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谓黑暗面,其实不如说是人的原始欲望,所谓道德,不过是给人的行为划一条界限,从而约束,规范,也就形成了所谓的文明。这条界限始终存在,那么就一定存在黑暗面,就像平均分的存在,即使再低,也一定有比平均分更低的分数。

从心理是否正常的角度,我们可以把人分为两类,正常or不正常。有人可能觉得只要有任何心理问题出现了,那都属于心理不正常。比如刚刚经历分手,情感上接受不了。再比如长期父母关系不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心理正常的既包括心理健康,也包括一些健康,它主要表现一般心理问题——体验不超过两个月且具有现实意义和道德色彩的不良情绪严重心理问题——体验超过半年且不能自行化解的不良情绪,和部分可疑精神

心理疾病比喻-心理疾病比喻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心理不正常包括神经症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虚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变态人格常见的如抑郁症,狂躁症),和精神病(更多与遗传有关)。

其实大部分人都处于心理不健康的状态,但这也属于心理正常。所以,当你觉得自己有心理问题的时候,不要太过担心,可能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这时候去做一个心理咨询也许是一个好选择。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赵小明心理团队 》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

赵小明 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我的理解就是:心里不正常的人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极度内向的,狂躁不安的,总想骂人打架的,强迫自己或别人做不喜欢做的事……总之会与正常人不一样的地方。每个人内心深处不一定有黑暗的一面,因人而异吧。这只是我的见解。

心理学专业有门课,叫变态心理学,医学上也有变态的定义。这个变态和我们平时骂人说谁是变态不一样。变态是相对于常态来说的。所以心理不正常,就是有心理疾病,就是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和正常人的区别,有些时候只是程度的区分。比如抑郁症,抑郁症是以心境低落,个人评价低,感受不到快乐,睡眠问题等为主要症状的。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抑郁症状,但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得抑郁症。抑郁症是在程度上,时间上和正常的抑郁情绪不一样,更严重,所以是抑郁症,到了疾病的程度,也就是心理上的“变态”。

心理不正常,是老百姓的说法,医学术语是精神疾病。是否判断一个人有精神疾病,两个标准,一是主观是否有不适感,二是功能是否受损。比如心理难受来看病了,就是主观的不适。一个人主观没不适感,但是说话语无伦次逻辑混乱,这就是影响社交,也可能是精神疾病。

从医学角度或者心理学角度,对于“变态”的划分,就是这样,不是非黑即白的。但是是不是每个人内心都有黑暗的一面,就是个哲学问题了。心理学里的人格心理学里就有研究暗黑心理学的,比如马基雅维利主义。认为人是自私啊自利啊,包括我们自己的传统观念中也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说法,性善论性恶论。具体内容可以自己去深入了解,这个东西见仁见智,没有标准答案。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善还是恶,只要不去做出这样的事就是没事的。比如嫉妒好像是不好的,但是谁面对别人的好时候不会心理嫉妒呢?但是心理嫉妒没事,只要不做损人利己的事,而是给予祝福,自己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正式嫉妒心就好了。怎么想相对次要,把握好自己和道德的约束,才是更主要的。

你的心事与困惑,我们愿意倾听,欢迎关注“青音约”的头条号,向我们提问,写下你的困惑,我们帮你解忧

谢邀,你这个问题,我曾深深的为此困扰过,我曾冷静的,重复的问过自己同样的问题,只有经历过得人才能深深的体会,这期间的过程用庞杂已无法形容,最后我总算解脱,我以一个过来人的名义告诉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消灭成见的过程,复杂就在此处,最终你会重获新生。

怎样理解《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比喻是一种危险的东西”这句话?

把不切实际的,虚幻的,不好看的,人或物!用修辞手法比喻来完成,实质上就与掩耳盗令,一叶障目有很大的类同。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对面走来了一个女子,穿着也很普通,走路也很普通。如果遇见了她的熟人的话,他的朋友就会说你今天好漂亮哦,穿的衣服也很好看呢,你走路的姿势像蝴蝶似的。其实当着是赞美她,而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这就是用比喻的方法来形容一种人的关系。

“比喻是一种危险的东西,人是不能和比喻闹着玩的。一个简单比喻,便可从中产生爱情。”这是米兰昆德拉的原话。

不想长篇大论一番,爱情本来就不是辩证法。比喻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心理暗示和心理试探,一个比喻,就是你开始心动的标志,更严重的是,当你比喻的时候,对自己的心理是一种欺骗和隐瞒,当你发觉,早已为时过晚。

个人理解为,比喻产生出想像,而想像力是无法规范与预料的东西,它能在不同的事物之间,找到一条沟通的大道,曲径通幽。把难认理解的东西,化成一目了然,甚至能发展成人们无法想像的东西,这就是想像力的自由与可怕。

比喻是一种从思维到现实理解与沟通的想像力。它能化复杂为简单,也可化简单为复杂。比喻在教学中理解概念,也常用比喻,以便通俗理解与准确思维,化解难点。科学家或也常用比喻想像去理解,找规律,释现象,搞创意,成发明。

比喻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是因为想像力可怕。它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无穷无尽而又无孔不入。有位诗人说:比天空更自由与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心比天高。不仅是包容,更是自由飞翔与无边的想像力。

想像力很可怕,因为比喻同样是一种想像力。所以,比喻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比喻诗歌意象,它同样沟通着美,相似,相像,理解而又无法触摸。把现实,事物转化为可望而又不可即的情感与美来表达。是不是很可怕,很厉害。就诗歌来说,它的美的形态来自于到位的,别具一格的想像,即意像,它是用事物的魂魄去找现实沟通的比喻,想像而又让人无法想像出来的一种表达态度。从现实到意像,从意像再回到现实,比喻是一种心灵沟通万物的桥梁。比喻是可能的,想像就万能,创造就有成为现实的可能。

这是不是让人敬畏,有时畏惧,而成为现实逻辑与思维理解概念可怕。


在现实生活中,比喻经常出现!只是人民不注意。比喻是很可怕的。同时也是很危险的。有的超出了人的感知范围。人的感觉有时候是一种空想,很难实现。在发达的科学技术,永远跟不上人的想象力。比喻可以让人走向极端。走向不归之路!

比喻是一种危险的东西,这句话是外国人说的,但是对中闰人民不是一样呢?我看未别。

首先我们要弄懂什么是比喻,比喻在中国写作时经常用的,理论说是修辞手法,由此及彼,实际我们说话也是经常用比喻的,不过是没有感觉到而已,

在古代写文章也经提到比和兴,翻释成[_a***_]的说法就是比喻,

从以上的今析,比喻是写文章的一种手法,那么说比喻是危险的东而就不一定对的,这能说有这种可能,怎归一句话,你用的比喻不能太过了,如果用过了就是危险的东西,如果用好了还是联合剂。我说是否,纯属个人意兄。

为什么说心理疾病是“权宜之病”?

有答主说西医不认为心理障碍属于疾病、因为没有病毒就不是病。真的。不了解就不要乱说。

第一,医院都有精神科、都有专业的精神科医师、都是西医医师;第二,在美国如果买了医疗保险,甚至可以报销心理咨询费用。(在专业的定义上,也属于疾病。陶先生不多解释。)

心理咨询、或者其他从业人员,不把精神问题视为疾病,也不把有相应问题的人称为患者(而叫来访者)。

第一,是出于科学的严谨性,很多精神障碍的病因没有查清楚,所以不能说是疾病。第二,是为了鼓励来访者、给来访者信心。第三,同一类的心理障碍,有不同的程度,很多来访者的表现达不到疾病的标准。


回到原题。权宜之病的说法是片面的、也是准确的,关键看大家如何理解。陶先生习惯把有心理问题的来访者,称为“难以改变”、或“不合时宜”的来访者。

请大家想一下。其实各种类型的障碍行为在普通人身上都会出现,真的、都会出现。比如恐惧、愤怒、攻击、回避,在相应的环境下、正常人就会表现出与环境对应的情感。但是对于心理障碍者来说,他们用一种情绪面对所有的情况和问题。

比如恐惧行为,正常人看见毒蛇、***,就会有感到恐惧、会有应激反应(心跳加速等)。但是对于恐惧症患者,除了面对***会感到恐惧之外,看到面包也会恐惧、看到苹果也会恐惧。

再比如自恋。正常人在确定某些特殊成就之后,就会有一种自我肯定感、也会觉得“其他人不如我”。比如拿了班级第一,就会觉得自己了不起、觉得其他同学不如自己。

但是对于自恋者,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现实依据的(没有什么成就)、在生活中的所有时间里,夸耀自己、贬低别人。

心理障碍者,就是难以改变的人。受限于生理原因、或者生活经历的影响,他们只能用一种感情、方法,去面对、去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用专业的语言来说,这就是性格盔甲。

顾名思义。

第一,盔甲不灵活,它难以活动、它很刻板。心理障碍者有一种极端刻板的生活方式、思想态度,也就是他们表现出来的“病态”行为。(比如面对所有、或特定事物的恐惧,比如任何时间内都存在的自恋表现)

第二,盔甲可以保护自己。在所有心理障碍者的生命历程中,他们肯定因为现在的病态行为、获得了一些好处。他们被“心理疾病”保护了。

比如对于社交恐惧症的患者,虽然他们现在很痛苦,但是在之前的某些时刻里,对社交的恐惧使得他们不用参加社交活动、进而回避了被他人评价的痛苦。

第三,盔甲是个壳子,它把人罩了进去。大家往往只看那个壳子,却忽视了人的内在。

其实每一种病态行为的内心深处,都有不为人知的心理活动。

现在很多的人都去关注那些症状性的表现,比如抑郁症的症状。但是抑郁症,并不是了解症状就完了的事情。对于了解抑郁来说,最关键的不是症状,而是引起症状的原因;对于治疗抑郁来说,最关键的也不是症状,而是症状背后来访者的意识和潜意识。

这也是陶先生悟空问答名字的来源。希望大家不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三、其四。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有所帮助。

如果对心理感兴趣、欢迎关注淘心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2390.html

相关文章

心理疾病的案例犯罪,心理疾病犯罪例子

关于“杀妻藏尸案”,你觉得朱晓东应该得到什么样的下场?关于“杀妻藏尸案”,你觉得朱晓东应该得到什么样的下场?我认为他的母亲也应该对...

其他疾病 2024-12-22 阅读3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