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心理疾病-佛学心理疾病包括哪些

huangp1489 2024-07-08 34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1. 请佛教专业人士回答,有人说为治病就不要学佛了,某人还说如果还贪恋这个娑婆世界就不要修了,请问是这样吗?
  2. 被别人误以为有心理疾病怎么办?
  3. 在佛学的论述中有没有现代科学的影子,都是什么?
  4. 佛说人生八苦,其中的“老”苦不仅让美人失色,更让身弱易病,大家怎么应对衰老?

请佛教专业人士回答,有人说为治病就不要学佛了,某人还说如果还贪恋这个娑婆世界就不要修了,请问是这样吗?

这种说法未免有些陈义过高,确实有不少人,接触佛教时动机,知见都不太对,包括自己也是如此。佛说“先以欲钩牵”,若一开始就责备求全,拒之门外,恐怕堂前草深三丈,连个善因也没法种下。

其次,接触佛法后不应得少为足,更应深入经藏。为了眼前的安乐,乃至后世的安乐都不是很好的动机,应求自他究竟解脱,否则“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佛说“后令入佛智”,应进一步学修业果、慈悲、菩萨行、止观等,否则很容易沦为迷信,增长烦恼。

别人误以为有心理疾病怎么办?

病耻感最要命,不要像川普那样,明知***病毒就是不戴口罩。这不是英雄形象,而是傻。最终还是要戴口罩。所有历史有名人物都有抑郁症现在成功人士没有抑郁症都不好意思。

佛学心理疾病-佛学心理疾病包括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心理的烦恼有五大类:1.贪欲,2.愤怒,3.愚痴,4.傲慢,5.怀疑。这是从佛教的观点作的分类。如果当我们烦恼起时,可以分析一下,这是属于那一类的?当我们知道是属于那一类烦恼的时候,这种烦恼便会相对地减少。当有贪欲的烦恼时,要反观自己,知道在贪,并告诉自己是在贪,那时你的贪欲烦恼的气势,自然会下降。当你因为愤怒而痛苦烦恼时,你若能够反省一下,你知道自己正在愤怒,你愤怒得很痛苦,应该告诉你自己:“我怎么会自找苦吃,自寻烦恼?”这时候你的痛苦和愤怒也会渐渐减少。那时要向内看心,不要望外看你的环境,不是在看那个问题,而是告诉自己:“没有必要如此烦恼。”当你有愚蠢的行为而产生苦恼之时,如果能发觉你自己愚蠢,这时候你的苦恼便会相对的减少。当你会说:“I am so stupid”(我是如此的蠢),你已知道自己愚蠢,因蠢而生的烦恼,也就会不药而愈了。类似的情形,还可用到傲慢上去。看来傲慢并不是烦恼。其实,傲慢的起因是自卑,自卑的原因是无自信,无自信的原因是缺乏安全感,所以也是一种苦恼。另外,怀疑会带来痛苦,因为怀疑,不能作决定,不敢相信自己,也没有心量相信人,对事、对人、对自己,狐疑不信,优柔寡断,你会非常苦恼。如果你知道因为怀疑而会带来痛苦,应该这样想:“我希望要完成这样的事,就得宁可相信这是好的、对的,不要怀疑了。”那你才会真的去用,著手去做。有人在结婚以前,已经决定要结婚,却在怀疑:“我们结婚以后,将来会不会离婚?我结婚以后,将来的那一半会不会遗弃我?我结婚以前,对方是不是说了谎?”这样怀疑对方,要想在结婚以后,有个和乐的家庭很难,因在还没有结婚以前,就已经很痛苦了。本来是不会离婚的,因为怀疑,疑心生暗鬼,各怀鬼胎的结果,可能很快就会离婚了。所以,当你有怀疑心的时候,应该告诉自己:“我如真的怀疑,就不碰他。如果非得有他不可,就得接受他、相信他。”否则就等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自讨苦吃,何苦来哉!不过,完全没有怀疑心是不可能的,有一点怀疑是正常的。也可以说:凡夫有病是正常的。

在佛学的论述中有没有现代科学的影子,都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来聊聊。我们经常可以在网络上看到关于佛教理论被现代科技证实了的文章或者***的。下面我举几个例子。

信佛学佛的人都知道,佛陀曾经指着一钵水说这一钵水中有八万四千虫。如果用显微镜来看着一碗水里面确实有很多微生物在蠕动,只是我们肉眼看不见而已。

佛学心理疾病-佛学心理疾病包括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心经里面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意思就是说一切物质的本质都是没有个性和固定形象的,只是根据环境不同才出现了各种器物和动物。现代科学家研究表明一切物质的基础都是分子和粒子,是特别特别细微的物质。它们遇到不同的环境才会出现不同的形状。例如座椅,飞机,动物,蔬菜等等等等。

色,受,想,行,识五蕴,是佛教的一个基础理念。楞严经中详细的描述了这五蕴带给人们的五十阴魔都是什么样子的。而现代科学中的心理学有心理阴影一说,这楞严经里面说的这五蕴每一蕴包含十个阴魔,其实也就是我们的各种心理阴影。包含因为我们之前所想,所说和所做的都会留下心理阴影,然后因为这些心理阴影又会影响我们以后的思想语言以及行为。

佛学心理疾病-佛学心理疾病包括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再例如世界各地都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他们能够预知未来,比如预知某人或者某件事情的未来和结果。其实并不是他们有多神,只是通过他们观察到的人,事,或者物,根据目前***集到的信息,然后大脑通过高速运转推算,能够基本知道以后的结果。

再有佛教说佛陀有六通,其它神仙菩萨和鬼怪有五通,即他心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佛陀比他们多一个漏尽通。

心理学家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相貌行为等推测出一个性格特点,而且很准确的,再深一部就可以随时知道你在想什么了。再有天眼通和天耳通,现在我们每天用手机通话和***不就是天眼痛,天耳通嘛!如果人们没有这个潜能又怎么能够发明出这些东西呢!还有神足通,我们现在的飞机,高铁,不是和筋斗云差不多了嘛!难道还不能够证明嘛!?

佛是过来人 人是未来佛

佛是觉悟了的人 只是有些人还没有觉悟

佛是宇宙中最高等的智慧符号,不是某个人

所以,佛是没有固定形象的

佛陀是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人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意译成中文就是无上正等证觉,其实还是宇宙中最高智慧符号的意思。😊😊😊


有的啊😊佛法可以治疗心理疾病这是其一!人生病不外乎3种:1.吃五谷杂粮所生的病。2.心理疾病。3.业障病。还有:佛法的般若经阐述了宇宙的一切规律,现象与本质!规律现象就是:有情生命的生老病死,万物的生住异灭。现象即是:众生生老病死的过程包括心理的生灭。万物生住异灭的过程!本质:即是宇宙万事万物的本质即是空,即一物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心不在身体的内,外,上,下,左,右这即是心的本质!:空空即是证法实相!

佛说人生八苦,其中的“老”苦不仅让美人失色,更让身弱易病,大家怎么应对衰老?

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名场,今古梦茫茫。读晏殊这首词,顿觉人生之苦短,岁月之无情,亲人离别难以割舍之情历历在目,功名利禄难以求得,本以醉酒能解千愁,却也无奈朱铉悄,知音少,不知如何解心愁,唯有梦茫茫。在佛家有这样的说法,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离别苦,怨嗔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之苦。这些苦难都是因为我们众生迷惑颠倒,不识本心,攀缘造业而导致。如何才能解脱苦难,佛告诉首先我们要明心见性,心本清净,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要懂得放下,就如渡河者那样到了彼岸总不能背着船而行吧!我们不要被名闻利养的包袱压的我们站不起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万事都是过眼云烟,如浪花一样,一浪推着一浪,前浪早已不是后浪。朱铉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一切都会随着时间化为泡影。所以我们不应执着那些梦幻泡影。所以我们应看破红尘,入淤泥而不染。当我们放下我执,我所,放下名闻利养。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我们就会得大自在,达到常乐我净。

这两天有人拿着佛说人生八苦的“老”苦来养生,要怎样保养这个身体。好不好?对于一般众生,我们知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你赞同佛的话,那么你也是学佛人或者是学佛爱好者。那么佛指的人生八苦可不仅仅是老苦,指的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这八苦。

你单独挑一个“老”苦,那么其他的苦为什么不去考虑?其实很多的学佛人关注的不是解脱和轮回之苦,只不过通过佛法让自己过得更美好更幸福。这个问题都是在关注自己的外形和容颜,你不知道这些很容易转瞬即逝的? 能留住的是我们的慧命资粮才是不生不灭,就像心经中说的:无无明, 亦无明明尽。但是既然问起这个问题我们就来看看如何通过这个话术让大家关注的老“苦”对我们不起作用呢?

答案就是要实修实证?如何理解这个意思呢?也就是通过通俗易懂的锻炼(佛教专业术语就是修行)让我们通过锻炼延缓肌体的老化而让我们有能力对治体弱病苦。

说到锻炼, 肯定很多人会认为,锻炼就能化解病苦?这就是我为什么说修行不说锻炼了,因为锻炼只是单纯的增加肌肉增加抵抗力和维持健康,也能消除我们的病苦;难道一定通过修行才能达到化解病苦的效果?是的。因为娑婆世界的众生都是随着业力的牵引来到这个世间的, 业不重不生娑婆。 而且病苦衰老就是业力的返现。

当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肌体个方面的功能开始下降的时候,业力就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增长起来,这样我们即开始呈现出各种的磨难、病苦还有灾祸,其实这样都是前世或者无量劫积累在我们的轮回中的片段带到今生而已, 所以就有了各种的人生中的世间百态的出现, 有了痛苦、不幸和烦恼。那么这些记忆中的相续是什么呢?就是业力, 万般带不去, 唯有业相随。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的业力让我们在轮回业海里翻转起伏 。当我们辗转轮回有投入一个新的生命体之后,业力也就随之伴着我们而来, 并控制我们的心力。在我们年轻的时候, 身强体壮,业力无法颠覆我们的意识 ,但是他会偶尔像个熊孩子一样让我们不得安宁和捣乱,让我们的生活呈现出各种的喜怒哀乐。不能保持一个恒常淡定的心态来观照我们的内心而开启内心的智慧。

所以, 如果我们单单从佛说的人生八苦中领悟到苦集灭道四圣谛来领悟人生之劳苦,就会升起一种脱离这个悲苦的世间的念头, 那么你就会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修行来脱离这个业海, 因为只有这样, 我们就能抗拒衰老带来的病苦以及无能为力。

事实证明,通过修行是完全能改变我们的生命体系和抗衰老能力的。在佛教的寺院中的生活每天都是修行,早晚课诵经、打坐、拜佛等一系列的功课引领大家慢慢去除业力无明烦恼,让心回归到宁静的自性家园。包括很多名人在进入老年以后突发癌症等恶性疾病, 进入寺院后修行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痊愈后继续进入生活和工作中。(例如稻盛和夫)

那有人说了, 我们还要上班带孩子还有事业和家庭, 难道放弃这一切如佛门去修行吗?这太不现实,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工作上的责任,如果自己有勇气放弃但是家里人可能一时间都无法接受。单身可能还好说, 但是要是拖儿带女的真的无所适从。其实我们不需要抛家舍业的去宁静兰若之地才能修行, 关键是一个处理的心, 你到哪里部都是修行吗?只是转变一下思维和方式, 那么一切世间的程序也为你而改变。

如何做呢?就是在早起和临睡前个花一个小时的时间磕头打坐念咒,这样恒常持久的修行不间断,在年老体衰的时候别人被业力和衰老压垮蹒跚行走时 ,我们靠着修行的力度早已将业力吹破的无影无踪依然延续着刚强稳健的步伐行走在人生的顶端。这就是佛法不离世间觉, 用心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轨迹,来到世间就是通过修行变成道用。一切都是吉祥圆满的人生。

所以我就针对一些人对人生八苦的断章取义做个解释,你想保持美颜又不想被衰老病苦击垮, 那么现在就行动起来,等你修行一段时间后, 容颜和身体不仅回复青春时期而且周围的环境也因你而变。时间是人制定和规划出来的。做个强者还是做个懦夫就靠自己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2401.html

相关文章

心理疾病发展过程-心理疾病发展过程包括

为什么有很多人认为心理疾病是自己作出来的?心理疾病真的是自己作出来的吗?情绪反复无常,是心理疾病的前兆吗?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有什么区...

其他疾病 2025-01-21 阅读1 评论0

自私病是心理疾病-自私病是心理疾病吗

自私且矫情的公主病当真没有什么后果吗?为什么有人说得精神病的人心地都很善良?老婆癌症中期,得这病白花钱,把钱留着我养老,我很自私吗...

其他疾病 2025-01-21 阅读3 评论0

枣庄心理疾病的症状-枣庄心理医院

枣庄:孩子生病心里着急,女子骑车载娃不慎翻了车, 你怎么看?枣庄:孩子生病心里着急,女子骑车载娃不慎翻了车, 你怎么看?孩子生病急...

其他疾病 2025-01-20 阅读3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