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亲人得了重病,从此特别恐惧疾病,胡思乱想,焦虑不安,求问怎样克服这种心理?
自己学中医学养生,心里有底,什么都不怕!我的家族就是癌症家族,七大姑八大姨都是年轻轻得了癌症走了,我自己学了手艺之后受益很大,现在已经桃李满全国,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去年春节后,我82岁高龄的母亲慢慢变得生活不能自理,至去年5月已完全需要别人的护理,当时远在异乡工作的我极度恐慌,幸而有细心备致的弟嫂照料周全,一直至老母亲的最后一刻,让我稍感心安。
所以楼主所说的"当身边的亲人得了重病,从此特别恐惧疾病,喜欢胡思乱想,焦虑不安”这种状况,我非常理解,也感同身受。
因为楼主您自己心地善良、孝顺,所以当身边的亲人得了重病后,自然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既为他/她的身体备受病痛折磨而煎熬,又为面对亲人的病痛自己无能为力感到心焦,恨自己无能,恨自己对不起亲人,恨不得自己能代替亲人帮他/她去承受病痛折磨,哪怕替他/她去死都愿意。
去年的我真就如此,可我终无力回天,母亲还是撒手人寰,驾鹤西归。我悲,我痛,我也恨,恨的是自己不能挽救母亲的性命。可恨又如何?人死不能复生。
是的,亲眼看到母亲遭受病痛折磨,到最后西归,在我心里确有阴影,对疾病的认识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正如楼主所说,特别恐惧疾病,有谈病变色之感。同时也如楼主所说,面对疾病,会胡思乱想,会焦虑不安,生怕有什么病痛又降临到谁谁的身上,若真如此,又该怎么办?这种杞人忧天的状态我一直持续了好久,整天饭不思,睡不眠。后在亲朋好友的劝慰之下,我换了一种生活方式,靠"转移法"将自己从悲伤忧虑中走了出来。我让自己的时间满负荷安排,且从不让自己落单,积极走入人多的地方,工作也好,休息也罢,做到工作、生活两不误,特别是我积极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拥抱自然,慢慢地,恐惧感没了,焦虑感也没了,心态也正常了。
回过头来一想,人吃五谷杂/粮,哪会不有个小病小痛?生老病死,自然界正常的新陈代谢,何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把握自己,活在当下!善待亲人,莫负时光,否则,子若养而亲不待时,悔之晚矣!
首先了解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另外寻找对抗疾病的办法,做最好和最坏的打算与准备,心态的变化是正常的,但又是无力的,这种情绪可能影响家人,反而雪上加霜。寻找其他的心理依托(朋友、爱人、亲人)或向他人寻求帮助。
你可以去学习与钻研一下养生,只要你研究透了你就会明白做了什么事会有什么样的病,有什么样的习惯就会有什么样的身体,只要你懂得养生你就不会害怕疾病,就像医生一样从不担心自己会生病,就算生病了自己也知道是怎么来的,应该怎样可以治好它!这就是学习的力量!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你见过有谁因为过多的忧虑躲了过去?
话虽然这么说,但事情没有在别人身上,只会被说站着说话不腰疼。所以对这件事来说,外人包括你最亲近的人都没有办法让你的这种感觉消失,不过我有个建议给到你,那就是不断增加你的识。这个识就是识不足则多虑的识,不过他包含两个意思,第一就是知识,第二则是见识。知识让你更加的了解你亲人生病这件事,不至于六神无主,见识则让你打开内心的纠结,对这件事情有全面充分的理解。
从这两个方面去入手,我觉得你的忧虑可能会降低一些,其他的只能是别人的故事,别人的经历,你看了以后没多大作用,相反会更加的焦虑不安。
所以,试一试这个方法,或许有一点用。
提出的问题需要根据什么,并且是什么的科学问题?
特定含义是:科学问题是科学认识主体与科学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表现,是科学认识中需要探讨和解决的疑难和课题。 简而言之,好的科学问题的提出有以下两个主要来源(纯属个人观点,请批评阅读): 1.理论本身的发展。好的理论是那些能够以最少的“***设”推演出最广泛(能够被实验证实)的结论的理论。但,往往一个理论最初被提出时只是针对一个或一类实验结果的,而其后续的影响则远远超出了其最初设定的范围。热力学理论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所以,对一个刚刚起步的理论,引入新的概念和方法,不断扩展其应用范围,是一个比较好的研究策略。 2.针对目前为止仍未认识清楚的问题进行研究。这种策略是最本源的途径,它一方面来源于人类的好奇心,一方面又有可能造福于人类。比如,当前我们对于癌症、艾滋病等疾病问题仍然认识不清,这样使得我们在处理这些疾病时方法不多。弄清楚这些问题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从小的方面来说,对自己所研究领域的某些实验现象进行理解、解释也是好的科研方向。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2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