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的认识-心理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huangp1489 2024-08-17 64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1. 如何理解「边缘性人格障碍」这一心理疾病,其主要病因与症状有哪些?
  2. 为什么国人比较排斥心理疾病,认为心理疾病不是病呢?
  3. 双向障碍是什么?是精神疾病心理病吗?怎样才能确诊?

如何理解「边缘性人格障碍」这一心理疾病,其主要病因与症状有哪些?

边缘型人格障碍很多方面的不稳定,都是在处理人际关系,心里情绪控制不住自己行为等多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对于情绪的控制能力也比较差,因此经常出现抑郁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行为也容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容易出现斗殴、酗酒、性滥交、***甚至自杀、自伤等行为。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特别害怕亲人抛弃,什么事都想要自己掌控。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突出表现是人际关系、情绪、自我意象的不稳定和行为的冲动性,持久的空虚、孤独感及一些短暂的精神症状。但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对现实的分辨能力基本完整。会幻想,这也是它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的地方。

为什么国人比较排斥心理疾病认为心理疾病不是病呢?

国人排斥"心理疾病",有多方面原因

心理疾病的认识-心理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且不平衡,大多数人还处在关心物质生活的水平,没有精力和意识去关注精神层面的问题

同时,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教育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同样发展不平衡,很多地方的生理疾病和医疗卫生普及工作都还不健全,何况心理层面的问题。

另一方面,人们普遍会对不了解的东西进行猜测和不合理解释。大众心理健康知识缺乏,难免会妖魔化,从早些时候的“鬼附身”,到后来的受***,都对人们对心理问题的了解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心理疾病的认识-心理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尽管现在很少有“鬼附身”的说法,但是人们依旧会把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病,而***,在很多地方就是疯子。

其实,心理问题不能简单的成为心理疾病,更不能等同于***。

同生理疾病一样,精神层面的问题,也存在亚健康。心理健康~心理问题“亚健康”~心理疾病~精神疾病

心理疾病的认识-心理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对心理问题的接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使是现在心理卫生服务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比如英美”),他们也是在经济发展和全民素质提高的基础上,经历了多年的普及工作,才有了现在的成就。在此之前,他们也曾有将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等同于“疯子”“妖女”,甚至有过虐待或烧死精神疾病患者的不光彩历史。

在几十年前,国人也存在对部分生理疾病不了解而导致悲剧的例子,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很少了。所以,先填饱肚子,再关注身体健康,最后才会意识到,心理问题也是需要关注的。

可喜的是,现在的心理卫生普及工作已经在逐步开展,可惜的是,心理卫生工作者队伍疯狂扩张,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依旧存在巨大隐患。

心理卫生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谢谢悟空老师邀请,为何中国人会排斥心理疾病,认为心理疾病不是病。心理疾病为功用性疾病,也就是说,暂时没发现器质性病变,不像体内长了个肿瘤好大了,这不正常这确实是病。因为传统观念太深,没有心理疾病的常识与治疗的意识,只认为身体不好要看医生心病没法看,有的甚至是认为被父母传染的,有的呢认为心理医生是非常可怕的误区,还有的是件病耻感,认为心理疾病的人一定是坏人会被亲人朋友歧视怕别人知道自己有心理病***,所以选择排斥心理治疗或者伪装自己。还有是由于父母的强势,不平等的,认为就是害羞,活着孩子就是不听话,不孝顺的道德***。心理疾病长期拖延不能及时得到治疗,是由各种原因造成。***如你对生活失去热情,什么事对你都提不起兴趣,不爱交际,怯场(过分害羞)自卑感觉孤独无助,有尽早结束生命或***等现象,长达十天以上就是心理疾病了,需要尽快心理治疗。可以去正规***院,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如果不好意思进行咨询可以私信我或者关注我,我会帮助你正确面对给予你更好的建议和帮助。


我国心理学的发展比西方晚了100多年,人们对心理疾病的认识还严重不足,甚至还存在着很多误区:

※有认为是“思想问题”的;

※有认为是个人“意志力差”的;

※有认为得这种病“丢人”的(病耻感);

※还有认为和感冒一样可以不治自愈的;

※更有甚者,认为是“鬼神驸体”的;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与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有关。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耻感文化”,凡事在乎他人的看法与评价,这是我们从小被灌输的思想。

不是麽?我们每个人在小时候谁都会被父母亲教育:

不要让别人笑话!”

这已经深入地强化了我们的[_a***_],从而影响到我们的态度和行为。

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抛弃“耻感文化”着手,真正把“他尊”转化为“自尊”,我就是我!

再者,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科普工作,尤其是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使公众对心理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悲剧的发生

谢邀回答。

这跟心理学在东西方发展的历史,还有人们不同的理念、思维方式有关。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现代科学的心理学建立是以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不过心理学在西方作为一个学科产生以后,发展非常的迅猛,而且社会的认同度非常的高。

可能跟西方人的实证的思维方式有关。

中国的先贤们很早就有对心理现象的关注,但没有对心理学的系统的研究,更没有心理学的科学实验,中国人是讲究整体的,直观的一种认识方法。

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就各自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主张性善论;而荀子主张性恶论;世硕主张人是有善有恶的;告子则主张人性都是无善无恶的。——这些观点非常的重要,也相当有深度,但是对心理学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

可以说,中国的心理科学,是从民国时期从西方开始引进的,至今也没有发展得很好,所以百姓不认可,有了问题,大家宁愿去寺院烧香磕头、求神问卦。

尤为重要的是,东西方人对心理咨询的理念和认识不同。

西方人把心理咨询已经看成是一种普通的社会性的咨询,被人踩了脚不高兴,而又无从发作,都会去找心理医生或者咨询师

中国人会更多的讳疾忌医,尤其是心理方面的问题,往往会跟***联系起来,认为非常的不光彩、不正常。有些人还会认为心理问题跟因果报应有关,认为是做了亏心事受报。

其实这只是我们这个社会氛围里没有这个说法。换言之,我们不喜欢把心理问题当成是一种病。但是不管你接不接受,事实证明经常跟阔达的人交往,跟有有正能量的人谈话,跟幽默风趣的人相处。身心会赶到舒畅,人的内心自然而然就被净化。其实这就无形的疗好了我们心灵创伤

如果你经常跟心胸狭隘,话不投机,心里阴暗的人相处,你就会感觉人气血不畅,心生厌恶,脾气越来越差。

所以人必须时不时的整理自己的情绪,看些正能量的书籍或电影来净化心灵。


双向障碍是什么?是精神疾病心理病吗?怎样才能确诊

双相情感障碍是精神疾病的一种,在精神科有明确的诊断标准,通过积极的对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是不影响社会功能的。

双相情感障碍在疾病的表现上存在两种形式(躁狂相和抑郁相),它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病人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严重时可有***性症状;经常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完全缓解,社会功能恢复如常人。

我们经常遇见的双相情感障碍是交替出现躁狂和抑郁发作,那么我们通常把双相情感障碍分为Ⅰ型和 Ⅱ型。

Ⅰ型:有躁狂、抑郁发作,躁狂发作严重

Ⅱ型:抑郁发作严重,躁狂发作轻

混合发作: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通常在躁狂或抑郁快速转相时发生,较少见

快速循环发作:一般是指过去12月中,至少有4次心境障碍发作

从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双相情感障碍的病人心境是如何波动的

一般我们在诊断这类疾病的时候需要详细了解既往病史,很多患者来就诊时都会描述自己目前的状态,往往容易忽视以前出现的症状;尤其是双相障碍的病人,因为存在两种完全相反的表现,在疾病转向期原有病情会减轻,在出现相反的病情表现时可能会让患者误以为自己的疾病完全缓解了,有些病人会在这种情况下减少药量甚至停药,势必会加重疾病的波动,所以在***集病史时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关键信息,这对于诊断双相情感障碍至关重要。

双相情感障碍的规范化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如果在急性期,我们主张尽快服用精神科药物

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期):心境稳定剂+抗***药(口服或肌注),必要时电抽搐治疗(MECT)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期):心境稳定剂为主,睡眠不好时可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必要时用抗抑郁剂或电抽搐治疗(MECT)

通过急性期的治疗,患者病情会逐渐稳定,但在巩固期坚持服药极为重要

主要治疗药物(如心境稳定剂)剂量应维持急性期水平不变。巩固治疗的时间抑郁发作4-6个月;躁狂或混合性发作2-3个月;***心理治疗,防止患者减药或停药。

维持治疗的时间

对于维持治疗的时间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不过作为医生我有一些建议提供给这样的患者;对于多次复发者,在病情稳定达到既往发作2-3个循环的间歇期或2-3年后,边观察边减少药物剂量,逐渐停药,以避免复发;在停药期间如有任何复发迹象应及时恢复原治疗方案,缓解后应给予更长维持治疗期;应去除可能存在的社会心理不良因素及施以心理治疗(包括家庭治疗),更有效的提高抗复发效果;任何一种精神疾病都需要完整的治疗规范,既是对医生专业水平的检测,也是对患者意志力的考验;疾病并不可怕,我们学会如何应对,就会战胜困难,让自己快乐的生活,感谢分享,欢迎大家给予更多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3674.html

相关文章

心理疾病排行榜,心理疾病排行榜前十名

精神病到底是生理疾病还是心理疾病?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患有心理疾病?而且很难治好?身体残疾和心理残疾哪个更严重?对任何事情都过份担心...

其他疾病 2024-09-19 阅读3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