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少人都不太重视心理疾病?
首先,大多数人都意识不到自己有心理疾病。原因一,他对心理疾病并不是太了解,也不会去关注;原因二,如果一个人被认为有心理疾病,会被大多数人认为他有“神经病”,心理疾病和神经疾病好像不想干,但人们还是会觉得他不正常,所以,人们往往为了面子都不说,也不去心理咨询。
其次,大多数人缺乏心理类的知识,对于一些人表现出心理问题会觉得他天生就是那样,不会想到可能是因为他经历了什么事情而留下了心理阴影而去理解他开导他。
最后,人们对“健康”理解的误差。人们往往认为身体健康的人就一定是健康人,却忽视了心理健康,殊不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等重要。英国著名哲学家洛克就提出“健康之精神寓之与健康之形体”。
心理疾病不受重视的原因有几点:
1.文化相关。“心理问题”这个概念本身是一个舶来品,我们传统文化中本来就很少重视相关的内容,这在“存天理,灭人欲”的话中就可见一斑。这种不理解,导致我们会误解心理疾病,认为得了心理疾病的人,要么是太脆弱了,一碰到事情就垮,或者是认为他疯了,而没有从“病”这个角度去看待。
2.疾病本身。轻度的心理疾病往往表现比较隐晦,患者通常会有一些认知,情绪的改变,但不明显。就以抑郁症为例,抑郁症的典型表现是情绪低落,但正常人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尽管两者在时间,强度上有明显的差别,但大部分人都没接受过专业训练,无法区分。正是因为心理疾病不像其他疾病一样,会发热,身体疼痛等明显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往往来医院就诊的,是已经觉得快撑不下去,或者是对生活社交产生很大影响了,才会来求助的。
3.经济水平。有个答主说的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此之前,大部分人都还在为生计而奔波,没有功夫操心自己的内心状况。对于心理的健康重视,也是随着经济发展才出现的。随着国家近期来颁布的类似《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相信对心理疾病与健康会越来越重视!
以上。
目前,心理疾病有个诊治特点:未治率高,能真正进行心理疾病诊断、救治的患者很少。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还得归咎于人们对精神心理障碍的偏见这种偏见导致病人和病人家属有“病耻感”,很多患者即使知道自己心理有了问题也不找专业医生进行就诊,这就导致了他们误诊率、误治率提高,规范诊治率降低,继而加重了心理疾病对他们的危害。
因此,学习精神心理学知识,减少病耻感,显得尤为重要。其实,有了精神心理疾病没必要感到耻辱,精神疾病和其他疾病一样,是可防可控的。公众意识提高了,歧视也就不存在了。这样,患有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的患者才会及时就诊,早治疗才能早康复。
那些有抑郁症、焦虑症、躁郁症等心理障碍的患者都应该及时就诊。要知道,绝大多数心理疾病通过早期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康复治疗等综合治疗方式都是可以获得临床康复的!
另外,当我们对精神心理疾病知识有了正确的认识后,不仅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关键的是可以预防。
通过学习心理知识,我们知道怎么和人相处、怎么认识社会、怎么应对压力......那么,在之后的社会生活和人生道路上,即使遇到了挫折和压力,我们也懂得怎么去解决,精神心理疾病的诱发因素将大大减低。
我觉得这是因为中国的国情导致的。改革开放初期,大家还处在吃不饱穿不暖的阶段,身体都没有满足,如何能顾及精神?
政治上常说的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基础,只能拼命挣钱,弥补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部分人如今年事已高,基本处于退休年龄,他们的子女,基本处在中年阶段,在从小的耳濡目染下,他们对于再下一代的教育,也是注重生活质量,拼命赚钱,缺少陪伴。
因为我做过一年大一新生的辅导员,自己手里接触了五个心理[_a***_]的问题学生。他们普遍的原因是小时候受到不公平对待,跟家长诉说,但是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或者觉得这就是小孩子一时的任性,过一会自己就好了,而没有重视,结果到大学,井喷式爆发。
这时候,家长才开始重视,有一些跟伟大的家长,辞职从外省赶过来陪读到毕业,白天在超市找个收银工作,晚上跟孩子在一起。
我只能说,随着改革开放的越来越深入,大家对心理疾病的重视会逐步增加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4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