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专业中的几门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哪门最难?
阴阳五行论金木水火土故事大王大忽悠神棍论反科学大骗子,保健品大骗子泛滥中医理论不良媒体推波助澜功不可没,五千年瑰宝不过就是骗子忽悠人的最后一块遮羞布罢了,必被淘汰
那门最难是针对学中医或是晋升考试?要是讲学中医入门,中基中药中内较难。因为没有按触过中医名词述语要求记憶理解,特别是要用中医名词述语把自已理解意思表达出来较难,写成书面语言更难。要是讲晋升考证,门门都有难点,要看出题者的知识面,水平,出题方式变換和灵活性。从整体上讲内科相对难度大。题出得好可以把中基,诊断,药物方剂,内经,伤寒,金匮,各家学说都垮入其内。跟师者一般觉得临床易考点,基础难考点。但临床是不是比院校者考得好,那也不一定。因为他们知识结构相对不夠糸统。当然文化水平高,自学能力强或师父就是一个临床和理论都不错的人就当别论了。
个个想如何考进中医执业医师这道关,中医有那么好当的吗,不要盘算中医哪儿门课难考,最难过的关是人体生命中真实生理学,而这真实生理学就是疾病诊断学,因为所有疾病都是直接应响到生命中的生理出现了障碍,能排除生命中障碍的才是真中医,想当真中医就必须先弄懂人体生命中真实的生理学。
这几门课程都是中医的基础课,个人感觉还是先把中药学学好,然后把方剂学背好。为啥这样那?
中药你只要先记住药的四气五味和功效就好,这样比较简单些,有中药歌诀背诵就更好记了,方剂学也是先把方歌背熟了记住了,先不求学明白等以后有机会会用到的。为啥把中基中诊方后面那,因为中医基础理论比较多,需要很多时间去消化吸收,这样在学中基和中诊的同时回头去看中药和方剂融汇贯通在一起,能记得牢固些也有助理解。等你把这些都能融合在一起了在看中医内科学就不是很难了,这过程的长短因人而已,一般没个5到10年左右很难入门,要是有人指点和师傅带就会省去很多弯路走。不知同行们认可不。
中医诊断疾病的顺序是什么?
题主的这个问题提的非常专业,中医看病和西医看病的顺序其实都是一样的,遵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思路,只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各不相同。中医的发现问题,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收集身体各方面的信号,症状;分析问题,是把发现的异常症状和信号通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辨证来分析问题或者六经辨证,归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通过砭,针,灸,药,导引,祝由等六大治则和借助的器具相对应的解决问题。
其实西医也是,发现问题,通过视触叩听和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等现代仪器来收集身体各方面的异常信号和症状;分析问题,是通过九大系统(呼吸,消化,神经,循环,运动,免疫,泌尿,生殖,内分泌,)单独发病还是并发发病;解决问题,是通过肌注,输液,口服用药还是手术,抑或是放疗等手段来达到治疗目的。所以说看病的思路,顺序是一样的。
因为题主所提的是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实践,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功夫登峰造极,如果每一个医生都能掌握这些基本功,必然会是一个好医生。
望诊里面有面诊,舌诊,手诊,眼诊,脐诊等系统的经验,当然还有患者的精神,面色,外形,姿态,排泄物等内容。问诊有“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辩,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这问诊和望诊一样,仔细全面都属于基本功。闻诊也有闻诊的内容,包括听和嗅两大板块,听包括听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喘,呃逆等内容,嗅包括患者身上的气味,如口气,排泄物,分泌物气味以及患者所居住房间的气味。切就是脉诊了,浮,沉,洪,速,迟等24种脉象。
四大板块的内容不可遗漏,常年认真细心,不可粗心,往往都是细节决定成败。所以说看病的顺序都是一样的,收集信息的内容越详细,越具体,就容易接近真相。
利用八纲辨证来分析问题,追根溯源,到阴阳,从而分析问题的根源出在哪。六经辩证是分析问题出在哪几条经络上,就和西医出在哪几个系统上。
最终是解决问题,看***用哪一种手段合适还是***用哪几种方法合适,既能解决问题还经济实惠,也就是花小钱办大事。
中医诊断疾病顺序是望、闻、问、切和八纲辨证。望诊:望神、望面色、望形态、望头颈五官九窍、望皮肤、望络脉、望排泄物与分泌物、望舌;闻:听声音、嗅气味;问:问生活方式、问家族病史、问现在症状……;切:切脉、按诊;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辨证:六淫疫疠辨证、七情证侯、饮食劳伤、外伤、气血津液、脏腑、肝胆、经络、六经、营卫气血、三焦等等。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疾病证侯,从而给防治疾病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课,是学习临床各科的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4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