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是个什么病,为什么那么严重,谈到心梗就会害怕?
近期,大家都可能在媒体上听说了一些知名人士因为心肌梗死而猝死的新闻,比如说知名演员程思寒,还有著名设计师沈文蛟,都是因为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同时在我们身边,也常能听到身边的某些熟人,因为心梗而去世或者因为心梗放了支架。那么,为什么心梗如此可怕?
11月20日,张大夫也参加了霍勇主任主持的“心梗救治日”的活动,在这个活动期间,张大夫有幸和霍勇教授促膝长谈,也和霍勇教授探讨了应该如何面对心梗这个恶魔,今天一并分享给大家。
急性心肌梗死为什么这么可怕?
因为很多人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导致现阶段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不断上升,而且这种上升趋势并没有看到延缓的趋势。尽管我们医学技术在不断提高,这种上升趋势仍在继续。从一些相关数据来看,中国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心肌梗死患病人数约250万。
可以说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已经是导致中国人死亡的最主要杀手。在这些因为心肌梗死而死亡的病例中,大家看到的医院内死亡的病例,那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心梗患者连医院的门都没进,就猝死在医院外。
心血管疾病的确已经是国人发生死亡的第一大病死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出现重要原因还是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比如说注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同时把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控制好。一旦不幸发生了心肌梗死,请及时拨打120,在有条件的胸痛中心进行专业的救治。
总之,心肌梗死这类疾病,可防可控,大家既要注意平时生活方式的改善和危险因素的控制。也要了解一旦心梗发生,应该如何正确的处理才能让患者有更大的生存率,所以,请牢记“两个120”。
大家好,我是肛肠科林医生,秉承“大医精诚之心”专业医学科普,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明星总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他们生活中很微小的事情总会被人扩大化。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不曾生病,明星也是普通人,其实他们也会生病。就在最近我们的优秀演员“王沥川”扮演者高以翔在录制节目中突发心梗,抢救无效去世,年仅35岁。明星患心脏疾病死亡名单触目惊心,从以上名单中分析,很大程度的突发性死亡占的最大比例来自“心肌梗死”引发的。
一、那么什么是心梗呢?
心梗它的全称是“心肌梗死”,心梗是所有急性病中危害最大的一个,心脏好比一台发动机,血管好比电线,心脏的功能是为所有器官供血和供氧,当发动机里面的某一根或者一大片电线短路,那么发动机就会瘫痪,导致***,为我们的心脏内供应的血管为“冠状动脉”,一旦它堵塞,血液不流通,全身的器官因为缺血缺氧而衰竭,直接导致死亡。
还记得八月份在我院心内科轮转的时候,临近中午时急诊送来一位心肌梗死病人,清晨一开始发病时突然剧烈胸痛、胸闷气促,甚至还有濒死感,因为是农民,身体素质不错,舍不得去医院,硬是一个人在家扛着,实在受不了了才去当地诊所就诊,但是因为条件有限,未能诊断出心梗,临近中午再次发作才来我们医院,通过询问病史,得知他从发病到就诊已经超过12小时,实在令人痛心,因为心肌梗死发作后6小时内为溶栓或介入手术疏通血管的最佳时期,只要超过6小时候,因血管闭塞导致的心肌坏死将不可恢复,也就是说它的心脏坏死的那一部分永远失去功能,如果坏死面积大会长期出现胸闷气促,因为心脏无法泵出我们所需要的血流量。
最后我们只能通过药物保守治疗,经过扩张冠脉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等治疗,一周后可以下地走动,后来出院回家,但是嘱咐他千万不能下地干活,手提重物,因为他的心脏会再次容易梗住。
二、为什么会出现心梗?
1、既往有动脉硬化
很多老年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三高”疾病,此类心血管疾病容易损伤血管,导致[_a***_]动脉内血管壁狭窄,血管硬化,然后经过一些诱因比如血压急剧升高,直接导致血管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栓,直接堵死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坏死;
2、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导致心肌梗死,具体诱因如下:
1.过劳
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无法承担这种负荷,造成心肌缺血。
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激动
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也会突然引起血压急剧升高,导致心跳加速,血流量增快,冠脉超过负荷后也会堵死。
3.暴饮暴食
很多人觉得心梗怎么会和吃饭有关呢?
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导致血液流速不断减慢,最终堵塞,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
突然的寒冷可导致血管突然收缩,而如果病人既往有动脉硬化血液本来就不流畅,突然管道变小,血流量急剧减小,最终闭塞,导心梗。
所以由此解释为什么只要到了冬春寒冷季节各大医院的心血管科全部爆满。
5.吸烟、饮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三、心梗发病的部位是那几个?
最常见:心前区、左侧肩膀、左侧上臂和左手手指这四个部位疼痛可能是心梗引起的。
还有胸骨后和颈部疼痛很可能是心梗引起的。
四、心梗怎么预防?
参考上面的诱因我们可以得知,特别是“三高”病人一定要戒烟、防寒保暖、调整心态,不可暴饮暴食,并且清淡饮食,低脂饮食,低糖饮食。还有规律服药,定期体检。
还有最重要的是充足的睡眠,建议尽量不要熬夜。因为深夜是人体器官休息的时候,好好睡觉最重要!
总结:当出现胸闷胸痛、伴有气促的时候,特别是刚好在抽烟、劳累、受凉后出先这类症状,一定要警惕是否出现心梗,应立马就地休息,马上就医,千万不要硬抗,心脏是最重要的器官,钱乃身外之物,有1才有后面的无数个0。
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
糟糕是心肌梗塞的感觉,这是当下年轻人面对超级喜欢的事物时常用的一句话。的确,如果说简单的喜欢只能是心动,那么非常喜欢就差不多快心动到心肌梗塞了。但其实我相信更多的年轻人只是拿着这句话开开玩笑,没有人会想试试心肌梗塞的感觉。
心肌梗塞又叫做心肌梗死,是由于给心脏供血的三支主要血管出现一支或多支堵塞,而使得心肌缺血坏死。就像汽车油管堵了,没有油运到发动机也就没法启动了。但是比这个更糟糕的是,油管塞住了,找个时间修一修就行了。可是要是血管堵塞了,来不及治人可就没了。所以那些真的动不动就心肌梗塞的人,更多的是老老实实在医院呆着,绝不会拿这种事情来开玩笑的
我国每年约有150万人患上心梗。近年来,心肌梗死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每年至少有50万新发患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有一则新闻报道,刘大哥今年55岁了,他与53岁的李大姐结婚已经32年了!
两人在一个工厂上班,虽然年轻的时候由于性格不和经常吵架,但是一辈子风风雨雨的过来,两人还是拥有非常多的共同爱好。
比如两个人都不吸烟不喝酒,也不打***,平时在家里,就是爱看电视剧,喜欢与朋友们聊天等等。
然而前段时间,刘大哥正在家中看电视,忽然捂着胸口说难受,让李大姐帮忙找药,然而李大姐找来了药之后,刘大哥已经晕过去了!
见到这样的状况,李大姐也慌了神,只好给远在外地工作的儿子打电话,之后,又打电话给120。
到了医院,医生通过检查,说刘大哥患了心梗,急忙进行抢救,然而抢救了4个小时,也没有将刘大哥从死亡边缘拉回来!
在抢救室外,胆战心惊的李大姐得知了刘大哥死亡的消息,也心梗突发,倒在了地上!
由于治疗及时,李大姐并无大碍,但是医生们却很吃惊,这种情况太少见,怎么同一时间两人都患心梗呢?
原来,李大姐吃饭时喜欢吃油的食物,因此每天做饭,都会放很多食用油,刘大哥也好这一口,因此,两人的体重从30几岁开始,就一直呈上升趋势!
一年前,单位体检时李大姐两人都查出了血脂高,医生建议他们注意饮食,但是她觉得食用油放少了不好吃,就没有听医生的!
听到这里,医生叹息道:爱吃油腻食物导致的心梗,一件事害了2个人啊!
医生提醒大家,多注意这3点,可能是心梗的早期信号
1全身乏力
有些心梗的患者不会出现其他的不适情况,就是会出现突然的憋闷和乏力感。在运动的时候会特别明显,出现很明显的心慌气短的情况。如果没有及时的控制的话,病情会呈现进行性的加重,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2恶心
恶心是心梗的非常见症状,有时可伴有呃逆、呕吐,有时患者会描述为“消化不良”或者像感冒了一样。女性比男性更常报告这种不典型心梗症状
3水肿
心力衰竭可有体液潴留,导致肢体水肿和体重突然增加,通常表现为足部、脚踝、下肢或者腹部水肿;有时会伴食欲不振
心梗发病又急又猛,该如何避免它的发生呢
1、尽量控制三高
因心肌梗塞的发生和发展与三高等疾病有密切的关系。所以预防三高就成了预防心梗的重中之重,该如何预防它呢?
药就不介绍给大家了毕竟个人身体情况不同,但是我们可补硒,硒能提高血管的厚度和韧性,并且预防三高有积极的作用,我们多吃一些有硒的食物,如绿豆,大豆,动物内脏,海鲜等,不过有很多已经有三高,痛风患者不宜食用,我们还可以吃一些富硒地区农作物,富硒的米,富硒蒿坪毛尖,它们比普通食材硒含量高出10倍,也不需要忌口,补充也更快速,非常适合预防三高补硒人群。
2、注意根据气候变化
加减衣服,可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生率资料表明,气候急剧变化是发生心肌梗塞的重要诱因。所以中老人要注意根据气候变化,加减衣服
3、每天保证足够的睡眠
部分年轻人之所以会死于心肌梗死,主要是因为这些年轻人没有注意好休息长时间的压力,所以导致部分年轻人突然性的死亡,在心肌梗塞的患者当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年轻人,是因为长时间的熬夜所导致的,人每天都要保证7到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如果睡眠时间太少的话,就会影响到身体各机能的操作
4在日常要保持足够的运动量
运动可以有效的加快体内的血液循环,对于心脏功能也能起到不错的增强效果。但是运动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去选择合适自己的,不要盲目的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动,反而会造成反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4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