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有心理疾病的高中生,老师不但不理解自己,甚至还会受到批评怎么办?
不管你是成人还是孩子,一个人绝对不能活在别人的概念里,别人的看法成就不了你,赞美也好欣赏也鄙视也好不理解也好,都不一定出自真诚,仅仅是她他们的活法,每个人生存的环境和基因不一样,学校的生活有限,如果长期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怎么面对社会上形形***的人群,所以世上没有谁就是圣人,心理疾病不是病,都是自己想出来的毛病,活着必须有生活目标,学习拼搏那有时间想别人,站在高处都是理解你的人,所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才都是奋斗出来的
你可以去找一下心理医生,先把心理问题解决了再说,这是第一步。第二步要正确看待老师的批评,老师批评你是出于对你的关心,可能是恨铁不成钢吧,其出发点是好的,应该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对待这个问题,也就是要从自己身找原因,尽可能地完善自己这对自身今后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生活就是这样,总有人不了解你,不理解你。一般来说,没有经历过这种心理疾病的会很难理解病人。你可以尽量沟通。必要的话让医生开出病历证明给他看。如果严重,可以直接办理休学。在家里多学一年,同时治病,同时补课,等再回去上课,老师已经换了。
现在抑郁症已经被大众熟知了。没有什丢人的。生活你自己的,跟别人无关。顶住压力,坚持下去,你就成长了。
为什么国人比较排斥心理疾病,认为心理疾病不是病呢?
为什么国人比较排斥心理疾病,认为心理疾病不是病呢?
传统观念对人的影响很深,比较忌讳这方面的,更重要的是不懂,很多人为人哪有什么心理疾病,只是想不开,闲的,逃避学习,不想工作等等。生理疾病到医院能查出来,心理疾病用什么机器都查不出,所以不懂的人认为本人是装病。
实际上心理疾病的危害,有时要超过身体方面出问题,比如比较重一些的强迫症,抑郁症,根本无法正常工作学习,在重一些的精神病,抑郁症,不但不能工作,还要有专人看着,照顾。而一些有残疾的人,比如失明的,可以做按摩,腿不好的,可以修理所、配钥匙等等。
这跟心理学在东西方发展的历史,还有人们不同的理念、思维方式有关。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现代科学的心理学建立是以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不过心理学在西方作为一个学科产生以后,发展非常的迅猛,而且社会的认同度非常的高。
这可能跟西方人的实证的思维方式有关。
中国的先贤们很早就有对心理现象的关注,但没有对心理学的系统的研究,更没有心理学的科学实验,中国人是讲究整体的,直观的一种认识方法。
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就各自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主张性善论;而荀子主张性恶论;世硕主张人是有善有恶的;告子则主张人性都是无善无恶的。——这些观点非常的重要,也相当有深度,但是对心理学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
可以说,中国的心理科学,是从民国时期从西方开始引进的,至今也没有发展得很好,所以百姓不认可,有了问题,大家宁愿去寺院烧香磕头、求神问卦。
尤为重要的是,东西方人对心理咨询的理念和认识不同。
西方人把心理咨询已经看成是一种普通的社会性的咨询,被人踩了脚不高兴,而又无从发作,都会去找心理医生或者咨询师。
中国人会更多的讳疾忌医,尤其是心理方面的问题,往往会跟精神病联系起来,认为非常的不光彩、不正常。有些人还会认为心理问题跟因果报应有关,认为是做了亏心事受报。
我国心理学的发展比西方晚了100多年,人们对心理疾病的认识还严重不足,甚至还存在着很多误区:
※有认为是“思想问题”的;
※有认为是个人“意志力差”的;
※有认为得这种病“丢人”的(病耻感);
※更有甚者,认为是“鬼神驸体”的;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与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有关。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耻感文化”,凡事在乎他人的看法与评价,这是我们从小被灌输的思想。
“不要让别人笑话!”
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抛弃“耻感文化”着手,真正把“他尊”转化为“自尊”,我就是我!
再者,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科普工作,尤其是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使公众对心理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悲剧的发生!
谢邀回答。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4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