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都有些什么表现?
依据已有经验,结合目前总结的表现,抑郁症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思维迟缓,
自卑自责,
乐趣丧失,
兴趣下降,
悲观厌世,
饮食较差,
夜眠不足,
***下降,
行动缺乏目标,
持续时间至少在一年以上,
指导意见:
每个人都会有抑郁情绪,只不过有的轻有的重。如果符合以上特征者,建议给予当地医院心理科就诊,面诊精神科医师,完善精神科检查,以明确诊断。从疾病表现来看是否需要考虑抑郁症。
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方面来对照检验:
一、饮食正常吗?
二、睡眠充足吗?
四、有兴趣爱好吗?
五、有歌声笑声吗?
治疗越早越好。
很多人对抑郁症存在认知误区,认为抑郁症患者总是很悲伤、阴沉、讨厌这个世界。
其实抑郁症远不止如此,它有五种亚型,不同类型的抑郁症会有不同的成因、症状和强度。
1、破坏性心理失调障碍。经常发脾气、悲伤、情绪低落,且这样的情绪一周至少出现三次并持续一年以上。
2、重度抑郁症/临床抑郁症。病人一般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不过也有些重度抑郁患者一生只发作一次,其症状主要有:悲伤、绝望、麻木,对过去喜欢的事情不再感兴趣,暴食或绝食,失眠,容易疲劳,健忘,甚至产生***的想法。这种症状一般会持续两周以上,且一天比一天严重。
3、持续性抑郁障碍。这类抑郁症患者通常表现出食欲改变、失眠/嗜睡、自卑、缺乏积极性、注意力不集中等,成年人出现上述症状持续两年以上、青少年一年以上可以认为是患持续性抑郁障碍。持续性抑郁症和重度抑郁症很像,但是症状比较轻,很容易被当成人们日常的焦虑、无助感、挫败感。
4、经期焦虑障碍。症状突然出现在经期,情绪波动、很敏感、绝望,焦虑、迟钝、疲劳,失眠/嗜睡。一般女生在那几天都会有些不适,但经期焦虑障碍很严重的人可能会有自残行为。
5、药物治疗引起的抑郁障碍。这类抑郁症可能是在药物治疗或滥用药物的过程中产生的,其症状包括易怒、抑郁、绝望,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停药阶段也容易出现上述症状。
容易导致抑郁障碍的药物主要有:心脏病和抗高压药物,镇静催眠类药物,固醇类和激素等。
我高中的时候经常心情莫名其妙不好,那时候还不知道“抑郁症”这个词。可有一天我听得了一个词,叫“作天阴”,意思就是一到阴天便会情绪低落,话也不想说,题也不想做,干啥都没精神。后来知道了“抑郁症”,就立刻觉得自己是!
题主这个问题的本意应该也是和我那时候一样,感觉自己最近很多抑郁情绪,所以怀疑就是患上了抑郁症,但又不敢确定真的是,想要深入了解一下自己到底算不算是抑郁症。
我后来学习了心理学,终于知道,阴天、多云、下雨确实会影响人的激素水平。出太阳就好比是大自然特别开心,露出了笑脸,那阴天显然就是大自然心情也不咋滴,大自然的心情都不好了,我的心情当然不容易好起来了。尤其是连绵的阴雨天,心情像浸满了水的毛巾,沉重得很。
但你说,这是不是“抑郁症”?很明显不是。也就像大自然,今天阴天明天出太阳。我虽然情绪低落,但还是有很开心,对世界充满好奇,想要做很多事情,认识很多人,吃好吃的东西的时候。能这么积极面对生活,咋能是抑郁症呢!
那抑郁症到底有什么症状?
最首要的当然是情绪低落,但不是一情绪低落就是抑郁情绪。除了情绪低落还加上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就是喜欢吃的不喜欢了,喜欢玩的不想玩了,喜欢和好朋友小聚的也不想见人了。再加上总感觉“活在这世上真没意思”。有了这些,并且持续两个星期以上,才可以被叫做“抑郁倾向”。
抑郁倾向两年,才可以确诊抑郁症。
所以说,一般人其实都不是抑郁症,真抑郁症的,就不太能判断自己“最近总觉得自己抑郁”,他们想的是“更加觉得自己没什么必要活着了”。一般人最常被判断的是抑郁倾向,但是抑郁倾向只是一时的,就像梅雨天气过去总会放晴。不用担心,生活还有那么多好玩的没玩到,那么多好吃的没吃到,喜欢的人还没喜欢到,怎么会持续抑郁倾向呢。
祝你天天放晴,就算一时阴下来,睡一觉就是大晴天啦!
很多人提到抑郁就会想到抑郁症,所以心情不好就给自己贴上抑郁症的标签。但是这种“抑郁情绪”和真正的疾病“抑郁症”完全是两个程度的概念。
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患上抑郁症呢?
抑郁症有严格的诊断标准,但日常中[_a***_]也可以借助一些典型的症状来判断:
三个核心感受和八个附加感受。
三个核心感受:
1、心境低落。情绪总提不起来,很难感到高兴和愉快,心里好像笼罩着一层雾霾,没有阳光。
2、兴趣丧失。是原来喜欢的人现在懒得见了,原来感兴趣的事现在不愿意做了,即使强撑着做,也没有那么大的动力。
3、精力降低。总感觉疲乏无力,做起事情来,心有余而力不足,以至于很多事情都是迟迟开动不了,或者虎头蛇尾。
八个附加感受:
1、专注的能力降低了。也就是做事时不能保持注意力,很容易分心,觉得自己的效率降低了。
2、自信降低了。原来是个很自信的人,现在会给自己很低的评价,做什么事都没有勇气了。
3、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觉得自己活着就是社会的负担,浪费了社会的***。
4、认为前途暗淡,悲观消极。感觉没有什么希望,没有什么奔头,非常的灰心。
5、想***,甚至真的会有***的行动。也有一些人会自伤、自残。
6、睡眠障碍。醒得早、入睡难、睡不着、睡得轻、噩梦连连。
7、食欲下降。再好的美食也不动心,久而久之体重减轻,日渐消瘦。
8、一些其他的行为。比如说易激惹,点火就着,稍微有一点不愉快,就会发泄在别人身上,以至于会有一些恶作剧的行为。
对怀疑自我抑郁症的建议
1、不要对抑郁症感到羞耻。
抑郁就相当于我们情绪上有一个小小的感冒,可能开始打了个喷嚏,到后来如果不注意,可能发展成肺炎,严重会有生命危险。我们对感冒的态度就是积极地进行治疗,它会恢复得快一些,痛苦会少一些,对待抑郁同样应该如此。不要把它跟我们的品行,甚至跟我们的能力联系在一起,这都是我们过多的无关的考虑。
正确认识抑郁症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是自己的行为认知产生了偏差,需要专业的人员来给予帮助。单纯的靠身边的人劝说开导、逃避等,并不能起到治疗的目的,反而有时会适得其反,加重病耻感。医生是知道如何来提供帮助的人,千万不要讳疾忌医。
任何关于情绪、心理方面的问题,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安忻睡眠门诊”进行在线免费咨询,我们有专业的医师来为您提供帮助。
抑郁的情绪表达是心情低落,对事物不感兴趣,无价值感,心力憔悴。上述心理体验分三个层次。
一,如果上述体验来自现实因素,比如工作压力,处事失误而产生内心冲突,并且体验到的不良情绪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不能自行化解,但还能理智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但学习、生活、工作效率下降。这只是抑郁性一般心理问题。
二,如果上述体验是由***较为强烈,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引起,痛苦情绪不间断或持续两个月以上且在半年以内。这属于抑郁性严重心理问题。
三,如果上述症状表现持久心理冲突并引起精神痛苦,且已半年以上,妨害正常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这就是抑郁症了。
如何正确认识孩子的心理变化?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变化是很正常的事情,对于家长来说主要要掌握孩子关键的三个叛逆期,第一个是:幼儿期,2-3岁,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出现不听话对很多事物的认知不清的情况下做出难以理解的事情,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就是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所以这个阶段一定要有耐心,多鼓励孩子!第二个是:儿童期,在7-9岁,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的意识越来越强,有些地方不想受家长的限制,这个时期的孩子一定要多引导,少限制孩子,多了解孩子的想法陪伴他度过这个特殊时期。第三个是:青春期,12-18岁,由于生理的变化,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状况变化很大,这个时期家长应该尊重孩子,少去控制孩子,正确的引导,把孩子当成一个成年人来对待,这样孩子会很容易接受家长的!
我们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呢?
1,关注孩子的饮食,睡眠及身体情况,一般孩子出生都是我们父母带他长大,有的孩子睡眠不好,有的孩子吃得很多,很少,有的孩子会尿床……这些问题偶尔出现都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经常发生,孩子还会出现一些头疼,身体不适,而且体检查还没有发现异常,要考虑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障碍了。
2,关注孩子的情绪,一般正常孩子的情绪会随所遇,看,听,想或所遭遇到的事情而发生变化,情绪反应程度适度,可以理解,如果孩子的情绪变化与所看,所听,所遇的无关,莫名其妙地哭和笑,或是过分担心一些事情和恐惧一些事情,持续性地出现情绪低落,甚至有轻生观念行为,过分愉悦,甚至因一点小事就会***脾气,情绪起伏波动很大……表现2-4周以上,是否要考虑孩子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障碍了。
3,关注孩子的言语,认知,如果孩子言语发展比较同龄孩子,很晚,理解记忆比较同龄孩子很差,还说一些奇怪的,让人难以理解的话,重复说话,自言自语,或话很多……都要注意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问题障碍了。
4,关注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从小比其他孩子都明显好动,也比其他孩子都易分心,最近变得活动特别多,不加控制的行为,或者活动非常少,动作缓慢,呆坐少语,***自伤,很懒散,不做事情,者重复做事,兴趣异常,行为怪异,还常常破坏公物,说谎逃学,离家出走,冲动等等,都要考虑孩子是否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障碍了。
5,关注孩子的人际交往和适应,如果孩子过于孤僻,不分亲疏,不会用正常的方式与他人交往,适应学校生活困难,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等等,都要考虑到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障碍了。
总之,怀疑孩子有心理问题障碍时,应及时带孩子寻求专业机构医院的帮助。我们父母要细心留意的观察,是我们对孩子的一种保护,看得见的伤并不一定是致命的,看不见的伤却是最危险的,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父母要善于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正确认识孩子的心理变化,要注意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规律。
当今的社会是多元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也需要灵活和多元,亲子关系中也有许多种可能性。所以,把握到孩子的成长规律是重要的。
孩子的成长规律简单讲,主要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是幼儿期,即从出生到五岁左右的期间
这个阶段的重点内容是培养与孩子的亲密依恋。
心理学理论认为,孩子在这个时期相当于生活在伊甸园,享受着欲求与满足。是母亲的爱抚、温暖、怀抱和哺乳,让孩子从自体依恋转向客体依恋,开始感知外部世界,感知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感知身体的边界。
孩子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特别重要,母亲的接纳、喜欢、拥抱、躯体抚慰和精神关注,会促进孩子与母亲形成信任、安全、温暖的关系,这样的依恋关系能让孩予变得健康、活泼、开朗、自信和自尊。
第二个,是少儿期,即从五岁到十二岁左右的期间
少儿阶段,孩子需要完成的心理任务有很多,首先是与父母完成亲密分离。
同时,孩子还要学习家庭的规则,并愿意按照父母引导的成长方式去发展自己。
然后,孩子开始尝试从外界,比如通过邻居、学校、社会等条件去寻找亲密感,并试图用一种家庭似的感觉去获得安全感。
这个阶段有两个最重要的任务:
(1)自我情绪的区分、体验和管理。(2)形成基本的自卑与自尊、自信与不自信等。
第三个,是青春期,即十二岁到十五岁左右的期间
青春期的孩子基本会出现两个方面的情况。第一是逆反,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会突然恶化,他开始为自己的权力较劲。以否定的方式来回应许多事务。
第二是双向性,青春期的孩子藐视权威,又盲目崇拜,在这两个倾向间摇摆着。孩子的成长动力正隐藏在这种摇摆的矛盾中,不管破坏还是创造,孩子都充满***,这是孩子生活学习快乐的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