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患病,儿子患病,儿子的孩子患病概率有多少?
很多疾病与遗传有关,但并非有什么确切的绝对值,还要一些疾病会隔代遗传,所以孙子被辈分的不一定会绝对遗传其父母。
至于上述问题的答案是:孩子遗传患病的几率很小,至多12.5%。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吗?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
首先肯定的回答,遗传病确实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我们改类别和基因关系,遗传病由来以及遗传病预防来说下:
1,什么是遗传病?
遗传病简单理解就是遗传基因导致的疾病,因为基因或者染色体的突变,导致发生疾病,比如唐氏宝宝就是因为13,18或者21号染色体倍数异常,常听说的药物性耳聋就是线粒体基因异常。
2,遗传病的类别?
遗传病的类别按照基因变异类型来说的,主要有:
(1)常染色体遗传病:
(1)常染色体疾病
A)常染色体***遗传病:就是染色体突变隐性,一般携带该基因不会发病,只有一对等位基因都携带才会发生。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就携带该基因就会发病,但是只有一般的概率遗传下一代、
C)伴性基因遗传病:因为女性染色体成对,但是男性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和一条Y,如果男性伴性基因问题,就会直接传给女儿或儿子。
(2)多基因遗传病:
就是遗传病是由多个基因导致的,所以只有致病基因同时存在才会发病,一般发病有家族聚集性,同时遗传病基因也有家族聚集性,所以也是禁止近亲结婚的本质原因。
(3)染色体疾病
正常的人是有23对染色体的,女性是23对X,男性是22对X,一个X和Y。要是发生了缺失,重复,移位,导位,都会引起染色体异常。然后就导致多种疾病。比如21号染色体多一个导致的21三倍体综合征,由于性染色体异常导致的性染色体XXY异常疾病。
3,遗传病的由来
我们知道遗传病是基因导致的,根据是遗传父母还是自己变异,分为胚系突变和体系突变。
(1)胚系突变:顾名思义就是胚胎带的,发育一个完整人需要受精卵,受精卵由父亲的***和母亲卵子组成,所以父亲或者母亲的基因通过受精卵,也就是胚胎遗传下来就叫胚系突变。
(2)体系突变:简单说就是自己身体的突变,在受精卵不断增殖,分裂的过程中,自己基因发生突变,就是体系突变。
4,怎么预防基因突变
关于怎么预防主要从两个角度入手,从胚系突变预防和体系突变预防。
(1)胚系的预防:胚系就是***和卵子了(1)***的周期是三个月,所以最少三个月,建议半年就调整身体,保证***的健康;(2)卵子的话从初级卵泡发育到次级卵泡大约需要85天,所以也需要提前筹备,除此之外还要调理好身体,因为宝宝要在妈妈的子宫生长的。
(2)体系的预防:首先的就是补充叶酸,叶酸主要是防胎儿神经管发育畸形的。然后就是胎儿从第4到12周是胚胎快速发育期,要特别注意用药,辐射等等,当然其他时间也要注意。
总的来说,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异常引起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极预防,然后早筛查,早干预。
人的能力、癖好和性情有70%到80%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吗?
人的能力、癖好和性情不完全由基因决定,分析如下:
1.分析一下能力,是身体能力、工作能力、赚钱能力...,除身体能力之外,基因能够影响的很少,因为外在物质世界和人际社会的成果多半讲究机缘和家庭出身,依靠你自身的基因光芒除非你是皇帝。
2.癖好问题,癖好也有很多种。例如体育运动癖好当然基因决定作用;但是如一些高雅的兴趣是大脑功能的选择和基因无关;如果是一些***等不良癖好,是由心理情感扭曲造成的。
3.关于性情,人的性情和性格是由原生家庭的哺育关系造成的,还有部分性情由创伤事件和社会经验所修正。
很有可能。比如我和我的一位叔父,其实相隔很远,打交道并不是太多。但是性格非常相似。喜欢写点小文章、作个诗什么的。对画比较感兴趣,喜欢摄影。能力方面也接近吧。我的父亲,读书的时候数理化很好,我也一样。如果不是与基因有关系,恐怕很难有其他的解释。
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心理学教授,《人格难题》的作者戴维·芬德博士说,一个人的人格特质中约有40%来自遗传基因。这为环境因素留下了很大的影响空间。环境因素不仅涉及居住地,文化影响,生活经历和接触的人都会影响人格。携带影响五羟色胺的某些基因的人患抑郁症和反社会行为的风险更高,但前提是他们的童年时期患有严重的压力或虐待。
上图:两种不同的双胞胎。
双胞胎研究泄露性格遗传的***
具有相同遗传组成的同卵双胞胎并不会具有完全相同的性格。儿童心理学家戴维·谢弗(D***id Shaffer)博士在他的《社会与人格发展》一书中指出,尽管与异卵双胞胎或非双胞胎兄弟姐妹相比,它们确实具有更多的共同行为特征,但它们仅共享几种人格特征的50%。异卵双胞胎拥有大约30%的相同特征,而非双胞胎兄弟姐妹拥有大约20%的共同特征。在同一家庭中养育的无生物学亲缘的孩子仅则拥有7%的特质。
上图:同卵双胞胎(蓝色)和异卵双胞胎(绿色)的五大心理特质的相似程度。
有关联但是[_a***_]家们暂时还理不清
由圣地亚哥大学的科学家对一系列遗传和人格数据进行的新的荟萃分析,曾发表在《自然遗传学》上,有一些惊人的新发现。
这个研究结合了包括现在著名的基因测序公司23andMe在内的各种组织的数据,包含123,132至260,861名参与者,被称为“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科学家扫描了参与者的整个基因组,以确定在患有特定疾病或人格特质或精神障碍的受试者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点。研究结论发现了与各种疾病相关的遗传变异,包括一些阿尔茨海默氏病指标。
我们受遗传的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但是,当焦点转向人格特征时,科学家发现了一些令人着迷的遗传指标:他们发现基因与某些人格特征之间可能存在明显的联系。
其发现包含两个重要部分:
人格特质与遗传变异之间的纽带
某些人格特质与人格问题之间的关系。
关于人格,研究人员使用的是所谓的“大五模型”,该模型人格特质分为五个主要类别:
此模型自从1950年代以来,一直是一种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尽管遭到一些批评,但这里还是被用于对基因组进行人格测试研究。
根据上述基因研究数据,外向性和神经质倾向似乎在遗传上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而且科学家们在人体基因组中找到了影响这两个心理特质的特定区域。
外向性跟WSCD2基因及其附近PCDH15基因的变异关系密切。
神经质则只与1号染色体L3MBTL2基因有关。
看来,极端的人格至少在某些人中可能有遗传基础,这可能会改变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一些人格特质与心理问题有遗传联系心理障碍的遗传学仍然是科学探究的主要领域。抑郁症的遗传关联就很不确定(仅仅是不确定),例如在大多数情况下约50%是遗传的(也就是说另一半则是外因造成),但在某些个案中抑郁的倾向几乎完全是遗传的,而在另一些个案中则根本不是遗传的。
换句话说,对于遗传与人格特质的某些方面我们仍处于起步阶段。这种扑朔迷离的状况体现在各种方面,诸如:
换句话说,抑郁症除了导致情绪低落也可能导致警觉和焦虑,而多动症患者也能给人带来自信的心理特质。寻找人格与特定基因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令人沮丧的。特定人格特征的遗传“匹配”似乎无法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测试,当然也有数据不足的和条件限制的问题,例如检查特定基因可能影响多巴胺或5-羟色胺水平。但至少,这些研究这可能为疾病和精神疾病的人格基因疗法打开了大门。
有研究者对与多巴胺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了分析,然后研究了该SNP***与"***寻求"之间的关联。***寻求行为是一种人格特质,与许多毒品使用和成瘾有关的行为障碍有关——人类和非人类的许多研究表明,多巴胺在这种行为中起作用。
***寻求,也称为寻求***,是一种追求新的、不同的***、感受和体验的倾向。这个特质描述的是那些追求新颖、复杂和强烈***的人,他们的个性热爱体验,并可能冒险去追求这些体验。
上图:***寻求者们的日常。
这项工作与过去的“基因研究”有所不同,因为它不局限于分析与多巴胺相关的单个SNP的关联。而是研究了与多巴胺有关的多个SNP位点,以确定这些SNP是否协同作用以影响多巴胺水平,并确定个体是否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寻求***。这种方法涉及的基因和个性特质不是简单的一对一关系,而是复杂的基因系统,它们协同发挥作用以表达人格特质。这项研究的结构认为:考虑到所有与寻求***行为相关的SNP***对多巴胺基因协同作用,可以解释大约6.6%的***寻求行为的。
上图:各种心理障碍的单核苷酸继承性水平:多动症最高。父母有多动症,那么子女多动症几率就很高了。(熊父母要注意了)
但还记得双胞胎研究表明同卵双生人格中有40%是遗传的吗?多巴胺基因研究中的6.6%与双胞胎研究中的40%相差甚远。其余的遗传力又去哪里了?我们得了解DNA在表现个性特征之前发生了什么。DNA是构建蛋白质、激素和在体内发挥特定细胞功能的神经肽的源代码。要使DNA编码特定的激素/神经肽,必须要做很多事情,然后必须在细胞水平上起作用之后才能影响人格。这个过程或者路径还受到非常多的因素的影响,其中比较重要的就包括表观遗传(那些包裹DNA的蛋白质以及非编码基因的DNA对DNA表达的调节和限制因素)。也就是说双胞胎虽然有相同的DNA,但它们可能在发育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表观遗传发育模式,那么它们的人格方面(主要涉及神经系统的发育)还是会发生差异的。这个方面要说的东西太多,这里就不赘述了。
上图:科学家们尝试通过蜜蜂蜂群的性格研究来解释遗传与性格之间的关系。毕竟人类的性格和遗传都太复杂了。
总结
说人的能力、癖好和性情有70%到80%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可能过了一些,基因对于性格和心理的影响并非完全决定性的,我想在科学家没有明确答案之前,可能说占到50%的比例比较合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5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