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心理疾病?
我首先要说的是:自己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与别人是否知道你有心理问题不是一回事。相比发现别人有心理问题,比自己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更容易些,其特点是:别人的心理问题越严重,越容易被发现;而自己一旦有了心理问题,越是严重越不觉得自己有问题。之所以会有如此现象,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凡是有心理问题的人,不是认知出了问题就是情绪出了问题。
如果是认知出了问题,那就说明心理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如果只是情绪出了问题,那说明自己的问题还在可以把控的基础上。至于如何去判断自己的心理是否出了问题,只要注意以下几点便可识别出一二来。
我们所说的心理问题,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出问题了,人的心理状态出了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方面,或急躁或低迷惑反复无常,如此一来,势必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久而久之便会导致神经系统的损伤。而神经的最高指挥系统则是意识与潜意识,也就是人的思维逻辑系统和信息储存系统。能窥视到意识与潜意识层面的通道是人的眼睛;能***集到的信息形式就是肢体语言。
1、眼神中有明显的忧虑、悲伤、疑惑、惊恐或者无意识表现等;
3、有违常态的行动行为或表情,或喋喋不已,或不与言表,更有严重者会出现自闭谢客不与人交往等。
有上述情况之一者,便可断定有心理问题倾向。
然而,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的区别在于症状程度,轻微的称之为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就是心理疾病。尽管如此,我还是要从专业技术的角度予以提醒,千万不要自行定义给自己贴上心理问题或疾病的标签,否则,真的就会因标签而发生心理性病变,这样的案例很多。但也不要忽视心理问题与疾病的泛滥,必要时做一个系统的心理排查,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
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我想说,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心理疾病是一个非常需要专业而且严谨的过程,如果怀疑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情绪、行为有一些障碍,不要妄下结论,建议他去进行专业的问诊,由医生来做诊断。
那么,医生是怎么做的呢?
从初诊到确诊,可能要经过3-4个步骤的检查,进行佐证和排除,这是一个严谨的过程。
1. 问诊,得出初步结论。比如可能常常会问到:
......
2. 填量表。一些症状评估的量表可以有助于医生对病情严重程度有量化的参考,但也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
不同的心理疾病有各种不同的症状,经过长时间的科研总结,归纳为不同的量表,来***验证。一般心理医生会根据量表评分,***判断是否患有心理疾病。
比如说判断抑郁症常见的量表有: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
Beck抑郁问卷(BD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3. 物理性检查,***诊断或者排除其他疾病、物质滥用等。
心境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多种生物功能的紊乱,比如说躁狂患者的肾上腺素水平可能会出现变化,需要通过***检查进一步佐证;
另外,有些心境症状的产生可能与躯体疾病有关。
心脏病可能会有心慌的症状,或者服用性分类的药物、催眠镇定药物,常常有患者怀疑自己是焦虑症。
单一的症状不足以说明是否患有心理疾病。
4. 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
许多情绪障碍都不是单一存在的,在特定的人身上也有不同的症状,比如北美有所谓的“多睡性抑郁症”,病人的睡眠不但不减少反而增多。许多心理问题可能会有伴随其他的问题,比如焦虑症可能常常伴随强迫,等等,是否有相关重合的问题。
情绪不是心理疾病的专属!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
情绪亢奋≠躁狂症,低落≠抑郁症,焦虑≠焦虑症,这些都是正常而且常见的情绪,而且我们也需要它们。
但是否被判断为心理疾病,有一个度的把握。
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心理疾病,和判断人们是否得了流感、肠胃炎这种[_a***_]上的疾病一样,需要科学严谨的诊断。所以说,像那种看网上说“洗十遍手就是强迫症”“有自杀的念头就是重度抑郁症”就对号入座,这是不科学的。
给自己下了诊断书,然后呢?
判断是否患病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它,不要本末倒置。
如果真的怀疑自己可能有某方面的行为、情感障碍,正确的做法是去找专业的医生帮助,医生会帮你找出情绪裂缝的源头所在,通过临床经验避免社会或躯体危险的发生。
人生不仅仅由快乐组成
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有时候会失去控制,甚至会无法感受到情绪。但是我们得学会接纳每一种情绪,并能够合适的转化。
生活伴随着快乐和痛苦,如果能够很好的转化,控制它,这样才会更好更快乐的成长。
我是彭旭医生,目前在安忻睡眠门诊出诊。
如果你需要帮助,通过好大夫搜索:彭旭,可以联系到我。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6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