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便血是什么原因?
儿童便血是什么原因?
儿童便血的常见原因有:肛裂、痔疮、肠息肉、胃肠道憩室、肠套叠、肠道血管瘤(先天畸形)、急性坏死性肠炎、痢疾、血液系统疾病等,需及时就诊查找病因。
4.急性肠套叠:为儿童常见急腹症,也可出现便血。多见于3岁内小儿,尤其4-10月龄婴儿。症状主要是便血,呈果酱样大便,同时因腹痛而阵发性哭闹。
5.急性坏死性肠炎:常于夏秋季发病,可有不洁饮食史,发病急骤,表现为便血、急性腹痛,多由脐周或上中腹开始,为阵发***痛或持续性痛并阵发加剧。
6.痢疾:症状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可伴有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
7.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等,可伴牙龈出血,鼻衄等其它系统出现表现。
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赵丽斯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儿童便血主要指儿童肛门所排出的大便中存在带血的现象,包括大便带血或全为便血。可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出血导致的便血,前者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排柏油样便;后者主要表现为黑便或便血,色鲜红、暗红或果酱样,可混有黏液、脓液,急性大出血时亦可伴有呕血。
便血的病因将其分为:全身性疾病、消化道疾病、肛周疾病和其他疾病。
全身性疾病:
过敏性紫癜(HSP):
HSP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免疫复合物作用于全身多系统的小血管引起广泛的变态反应性小血管炎症,通常发生于病毒感染后,体格检查可见皮肤紫癜性皮疹,HSP累及胃肠道者可出现便血并伴有明显腹痛,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大量鲜红色血便或黑便。
HUS是以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血小板减少三联征为特点的疾病,多见于婴幼儿,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少尿、无尿或尿血,HUS累及胃肠道者可出现HUS结肠炎,通常在3~10d后出现血性腹泻,伴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
消化道疾病
结直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引起的便血多为间歇性,出血量较少,常表现为慢性无痛性便血,色鲜红,一般不与粪便相混,位于结肠近端的息***血可呈现暗红色,与粪便相混。结直肠息肉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儿童,但多见于3~5岁的幼年。
过敏性结肠炎(allergiccolitis,AC)
儿童AC最常见于对牛奶或大豆蛋白的炎症反应,患儿可出现腹泻、大便隐血或肉眼可见的便血。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
IBD是慢性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disease,CD),约25%患者发生于儿童期和青春期。UC病程多在4~6周以上,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黏液脓血便,多伴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其便血量的多少与病情的轻重相关。CD的常见症状为腹痛、腹泻、体重减轻,少数患儿可表现为便血。
肠套叠
肠套叠是肠段进入相邻肠管的内陷,以儿童最多见,其中又以2岁以下者居多。临床常表现为阵发性腹痛、果酱样血便、腹部腊肠样包块。肠套叠便血多于发病后6~12h出现,以黏液胶冻状果酱样血便为特点,由于套叠时肠系膜被嵌在肠壁间,造成血液循环障碍,黏膜渗血与肠黏液混合形成暗红色胶冻样液体。
先天性肠扭转不良
先天性肠扭转不良是胚胎在发育过程中肠旋转和肠道固定失败,导致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发生扭曲,进而引起肠扭转或肠梗阻。该病通常发生在狭窄的肠系膜周围,是儿童外科急症之一。由于肠系膜血管扭曲,导致肠管缺血,其典型症状是阵发性腹痛和间歇性呕吐,亦可出现腹部膨隆、便血或腹膜炎,随着肠管逐渐坏死,可能会出现腹壁红斑,感染性休克甚至[_a***_],临床上约20%的病例存在黑粪症或鲜红色血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
NEC也是需紧急手术的疾病之一,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是由于通过未成熟肠上皮的细菌移位引起的相对肠缺血和肠道感染,NEC的风险因素包括细菌定植、配方喂养、肠缺血和早产。患儿可能出现隐匿性或活动性大出血,在临床失代偿的情况下,亦可出现腹胀,呕吐或腹泻,回肠、盲肠和右结肠是最常见的病变部位。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disease,HD)
HD是病变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如的一种肠道发育畸形,发病率为1/(5000~10000),男/女占比约4∶1,最常见于胎粪延迟的新生儿,临床可表现为血性腹泻且常伴有中毒症状、嗜睡或发热,其并发症包括HD相关性肠炎,便血可能危及生命,应及时行抗感染、补液和结肠灌洗等治疗,病情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肛周疾病
肛裂
肛裂是儿童便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年龄较小儿童无法准确表达痛苦,可能会表现为哭闹不安、拱背或肌肉紧张等。肛裂引起的出血,血液通常不混合在大便内,而在粪便的表面观察到,或尿布、卫生纸上可见鲜红色血丝,***检查时,肛周皮肤可见裂缝,截石位6点、12点尤为常见。
痔疮
痔疮在儿童中较为罕见,临床可表现为肛内肿物脱出、便血或***瘙痒,其便血通常表现为无痛性便血,血液与大便不相混合,多呈间歇性,排便时手纸染血、滴血或射血。
其他疾病
吞咽母体血、术后吻合口溃疡等。
农村养鸡,易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要怎样防治呢?
不知道这个病是什么,但是记得那时我妈养鸡时,有些鸡吃得食道里面都是水,小鸡在呼吸时还会发出呼呼的声音,那时不懂这是什么,只懂得母亲说那鸡是在扯喉,易传染,从当初的紧张,到后面的不紧张,得归功于我们这边一个养猪的人,那人养了很多猪,后面那次猪发瘟了,然后漫山遍野的去寻找一种叫作地薯蔸的东西,还有就是就是茅草根,再配些七七八八的草药,用百草熬水给它们吃。记得父亲经常有句话就是“百草都是药”,所以这下子就派上用场了。母亲也用一样的方法给自己家中的鸡熬水喝,从那以后,鸡的抵抗性好了,慢慢的没有那种现象了。
农村养鸡,易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要怎样防治呢?
这个问题村民小江来回答。
首先声明:我不是兽医,只能凭借我的养殖经验和所学,给大家伙儿说道说道。
农村养鸡,其生长的过程中,易发生的病害还是较多的。其中法氏囊病是一种急性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传染性病毒(法氏囊炎)所引起的。一般多发生于半月至一个月鸡龄的雏鸡。也可发生为成鸡之中。
法氏囊病发生的外在表现为:整鸡萎靡不振;间接性腹泻;厌食;震颤等。
怎样防治法氏囊病,以及其在鸡群间的传播呢,村民小江有以下说道。
一:了解法氏囊病的发病规律。
法氏囊病最易感染10多天至一个月鸡龄的雏鸡,但其主要流行于成鸡之间。其病可发于一年四季。但以历年来的经验来看,其发病高峰期在5月上旬至8月上旬。其雏鸡更易感染。且在鸡群之间更易诱发继发感染。其至鸡死亡率因鸡龄;鸡自身抗体;及易感程度等从4%至80%而不等。
二:具体的预防措施。
2.严把饲料和水的入口关。对于喂食的鸡饲料应严格把关。从货源的引入到对鸡的喂食应杜绝与病源接触(包括间接接触)。同时注意鸡群的饮水洁净卫生。
三:防治措施。
1.对前例引发或诱发过法氏囊病的,要对鸡禽舍进行彻底的消毒。可选用0.2%至0.3%的过氧乙酸’,5%的福尔马林或0.1的抗毒威等。
2.做好鸡的预防接种工作。可选用饮水法:可用蒸留水或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按瓶牌标明剂量进行拜释。按鸡龄一周内的用水5mL左右;半月对用水8mL左右,一月左右的鸡用水18mL左右。食用鸡在此基础增加15%至20%,还应根据冬夏季酌情增量减量。
可选用滴鼻(眼)法。接瓶牌剂量可加稀释液8mL左右充分摇口,用消毒滴管给感染鸡群眼鼻均一滴。
总结,农村养鸡,对其法氏囊病应从引种、饲料、饮水、饲养环境等把好关口。发现感染应及时隔离防治。
自然条件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只感染鸡,所有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但不同品种的鸡中肉鸡较蛋鸡敏感,仅发生于2周至开产前的小鸡,3~7周龄为发病高峰期。***主要随病鸡粪便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使同群鸡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结膜等感染,各种用具、人员及昆虫也可以携带***、扩散传播,还可经蛋传递。
1、环境消毒:加强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从外边把病带入鸡场,一旦发生本病,及时处理病鸡,进行彻底消毒。进鸡前鸡舍用烟客烟熏消毒门前消毒池宜用复合酚溶液,每2~3周换一次,也可用清净农场癸甲溴铵,每周换一次。
2、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一种有效措施。目前我国批准生产的疫苗有弱毒苗和灭活苗,进口有中等毒力活苗派斯德D78等。
①低毒力株弱毒活疫苗:用于无母源抗体的雏鸡早期免疫,对有母源抗体的鸡免疫效果较差,可点眼、滴鼻、肌肉注射或饮水免疫。
②中等毒力株弱毒活疫苗:供各种有母源抗体的鸡使用,可点眼、口服、注射。饮水免疫,D78苗剂量不需要加倍。
③灭活疫苗:使用时应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苗配套,免疫效果受免疫方法、免疫时间、疫苗选择、母源抗体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母源抗体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有条件的鸡场应依测定母源抗体水平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
鸡传染性法氏囊
鸡传染性法氏囊是一种严重的病毒性疾病
症状a突然死亡b点行的水样.尿酸盐稀便.
我们要防治
1.做好鸡场消毒
2.增强鸡的抵抗力
3.做疫苗
做疫苗前可以加(多维,维C.黄芪素)1日龄雏鸡IBD弱毒苗一个免疫剂量,如用中毒力毒苗0.5个免疫剂量上呈肌注免疫,也可滴鼻滴眼。14日龄中毒弱毒苗双量饮水免。如果是蛋鸡呆以28-35日龄再次饮水疫。第三免也可用灭尖油佐剂苗0.5毫升肌注免疫。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6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