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烦气躁、疲惫、做事不在状态时,该如何调节?
题主说的都是一些外在的情绪表象而已,当情绪产生时,直接去调节情绪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比如,情绪很差的时候告诉自己我不要情绪差,我要情绪好起来,然后过了一会,感觉怎么情绪还这么差。然后自己不断的纠结在情绪的漩涡里,最后被情绪所控制,不能自拔。
那么,如何可以成为情绪的主人,摆脱情绪的控制呢?其实就是著名的ABC法则,也叫事实、观点、情绪法则。ABC法则的主旨是:人的情绪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而是通过事实,观点,情绪的路径产生的。首先,有一个事实也就是诱发事件,在这个诱发***的作用下,我们会对这个诱发***有自己的解读,这个解读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这其实就是我们对某件事情的想法,积极的想***产生乐观的情绪,消极的想***产生悲观的情绪。想法其实就是产生情绪的关键所在。很多人都觉得是环境让我情绪不好的,比如阴天下雨,就是因为下雨了我的心情才不好,天气太糟糕了影响心情。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回答,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想想看,对于下雨这个事实,已经是客观发生的无法更改。有些人觉得,下雨太讨厌了,而且为什么我这么倒霉,出了门就下雨。那么对下雨这个事实,消极的解读~倒霉,就会产生糟糕的情绪,甚至波及到周围的人。反之,有些人把下雨看成是很有情调的事情,蒙蒙细雨让人沉醉其中,自然在这样的想法下,情绪就会非常舒畅。所以,可以看到,积极的想法让人精神振奋,对于同一个事实,在积极的想法加持下,会产生快乐的情绪;相反,对这件事情用消极的想法对待,就会产生悲观的情绪。正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我们对待同一件事情,也就是客观事实,想法和解读不同,情绪就是不同的。情绪只是想法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产物而已,发生的事情不能决定你的情绪,只有你的想法才是产生情绪的直接原因,所以掌控调整自己的想法,你就掌握了调节情绪的核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想法,想法,想法。一定要去主动的调整想法。
所以,题主的问题,怎么去调节自我的情绪?其实就是ABC法则。找到那个让你有不好情绪的事实,然后根据这个已经发生的事实,你的想法究竟是什么?找到这个想法之后,你要问自己,这个想法符合实际吗?真的是这样的吗?这个事情有没有其他的角度?我是不是陷入了自我认知的局限?经过与自己的辩论后,慢慢的你就会发现自己想法的错误和不切实际。接下来,就是去修正错误的想法,把不好的想法修正为积极的,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想法上来。一旦你找到了这样的积极想法,那么你就找到了打开积极情绪大门的钥匙,好的心情和情绪就离你很近了。
如果是心理压力过大,那我觉得你急需放松,因为不知道你的具体情况和程度,给你推荐几个放松的小方法
1.肌肉紧张放松法
肌肉放松法通过让人有意识地去感觉主要肌肉群的紧张和放松,从而达到放松的目的。你试一下这种感觉:将你的右手握成拳,攥紧些,再紧一些,然后感觉一下手和前臂的紧张状态,让这种感觉进到手指、手掌和前臂。然后再放松你的手,注意紧张和放松之间的感觉的差异。你可以闭上你的眼睛再做一次,意识到那种紧张,再放松,让紧张感流走。
找一段安静舒缓的音乐(可以是大自然的声音,)保证一个不被人打扰的空间和时间(可以是睡前)打开音乐,闭上眼睛,随着音乐做三次深呼吸,然后在心里想象你很放松的画面,在心里告诉自己你正在放松。安抚自己的情绪。(这个如果有条件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做)
我们要明白的是先解决情绪再做事,如果有一个好心情,做事是会事半功倍的。
1。转移注意力,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美好的,有趣的是事情上去。或者你喜欢的事情和人。
2。立刻离开当下的环境,去户外走一走,看一看远方。
3。内心自省,深呼吸反思自己的过错。到底哪里需要改进。
为什么有些人压力一大就想吃东西?
压力释放的方式因人而异,如果不是吃东西,也会是别的。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通过吃东西来释放压力呢?
1.可能首先这个人就是个小吃货,压力大吃东西既可以吃东西,又可以释放压力,何乐而不为?
2.吃东西可以转移注意力,将压力转移到消化系统,从而得到精神上的释放。
3.吃东西,特别是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会有幸福的感觉,有一段时间我喜欢的人不理我,心里特别苦涩,兜里总是备着糖果,含在口里,甜味真的可以冲淡心里的苦涩。
感谢信任,我是暖心理签约心理咨询师马海明。有些人在压力下喜欢吃东西,这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非常有效。咱们先不说人的大脑中,因为吃东西而分泌的多巴胺会缓解人的压力,甚至疼痛感。单从心理方面来说这个问题。人们对压力的宣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对外宣泄疏导,一种是向内自我消化型的。
对外的宣泄就是转移自己的压力情绪。比如对别人诉说,向别人发火,砸东西发脾气。甚至转向对别人的埋怨和攻击,这都是对外的一种转移和宣泄。还有人从来不擅长把自己的压力转移给别人,或者说是分享出去。这些人往往对外表现得阳光灿烂,表现的没有任何负面的情绪。对,他们就是那种压力自我消化型的人群。
压力的自我消化,有下面几种方式。积累型。自我安慰型。还有最好的一点就是,可以彻底处理并放下的类型。积累型就是对于压力,他往往选择逃开,或是不去想,这种压力会慢慢积累在心里。他们会选择通过吃东西或者喝酒,抽烟,睡觉,等等形式。让自己沉浸在负面情绪当中以至于达到短暂的遗忘,偶尔会享受现在的感官的***,而暂时的回避掉那些压力,不去想。这种方式会得到暂时的压力缓解,但是,问题根源往往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
有时候问题可能因为外部原因而得到暂时的解决了,心情会好起来,但是很快又会遇到类似的问题,遇到问题后又会选择吃东西等自我消化的方式来处理,于是形成了习惯。因为处理压力的心理机制和具体方式方法没有得到提升。所以吃东西缓解压力这件事情,是非常有效的,但是从时间长远的角度和个人成长上来看,又是非常没有效果的。所以寻找到压力的外部、内部来源和建立自身处理压力的有效的机制和实践方法。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马海明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个人压力的三大构成要素是什么?
个人压力的三大构成要素是:
情境:指我们所面临的外部***和挑战,例如工作压力、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
认知:指我们对个人情境的解释、评价和思考方式。如果我们认为这些情境对我们的重要性很高,可能会导致我们的压力感增加。
反应:指我们身体和精神上的反应,如心率加快、焦虑、抑郁等。当我们处于压力状态时,我们可能会感到身体不适,情绪不稳定,甚至出现一些疾病。
了解个人压力的构成要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减轻压力。我们可以***取一些方法来改变我们的认知,或者通过锻炼、放松等方式来减轻我们的压力反应。
造成压力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1.工作;2.生活;3.个人[_a***_]。
1、造成压力的工作因素。对工作的不满意、工作量多以及工作要求高通常是造成工作压力的主要因素,尤其当得到的报酬与个人的付出不成比例时,个人更容易觉得不公平,压力感也相对增加。人际关系不良也是导致工作压力的另一要素。所以职场人士首先需要解决的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像一览职通车,作为专业的职业经纪人服务,就是根据人才意愿,定向匹配工作的。2、造成压力的生活因素。生活环境中偶尔会发生一些重大的事故(变动),例如配偶死亡、离婚、换工作、结婚、怀孕等都是构成压力的因素。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面临一些小小的困扰,例如车子抛锚、赶时间却一路塞车、被老板K了一顿,单一***对个体并不会造成压力威胁,但如果这些困扰都在同一天发生,对个体而言可能就是不小的压力。3、造成压力的个人性格。外在的环境及***确实会给个体带来压力,但相同***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却未必会构成同样的威胁。因此,个人性格决定了个人如何看待压
巨大的工作生活压力对心脏会产生什么影响?
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工作压力大的人群出现心脏病的风险会更高,因此人们如果能想办法减轻工作压力,有助改善健康。
身体对面临压力时,流向心脏的血液在压力环境下会减少。如果我们已有某些心脏血管堵塞或者是很严重的心脏问题,那么压力可能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心脏的血流量减少,这些就足以引发心脏病了。
心脏需要每时每刻都为了我们的身体,进行正常的运转工作,可是如果我们是在高强度压力大的工作环境中工作,这个时候我们的心脏需要提供更多的动力,来维护我们的大脑和身体,进行正常的运转,并且压力大的工作环境,容易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思想和生理的双重压力,就是我们诱发心脏病的原因。
2012年10月,美国流行病学期刊刊载了芬兰学者最新的统合分析研究,发现工作时间长的人确实比较容易患冠状动脉心脏病。回顾整理1958年以来至2010年,日本、美国、丹麦、芬兰、荷兰、瑞典、英国等地学者发表的12篇代表性的论文,累积共2万2千多名研究对象,其中多数为男性,蓝白领工作者都有。
统合分析结果显示,工作时间较长的人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相对风险是一般人的1.8 倍;在知道诸多相关的危险因子之后,工作时间较长的人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相对风险则是一般人的1.59 倍,如果只针对上叙12 篇论文中实验设计更为严谨的4 篇前瞻性研究做统合分析,工作时间较长的人的相对风险也有一般人的1.39 倍。
工作时间较长是指每日工作超过10 小时或者每周工作超过50 小时。研究者也发现过去所发表的个别研究中,如果将工作时间长定义在较为严格的每日11 小时或每周60 小时以上,统计上冠状动脉心脏病相对风险升高的情形就更为显著。
英国医学刊物《柳叶刀》刊登论文说,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调查了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荷兰、瑞典和英国这7个欧洲国家中近20万人的健康资料,分析结果显示,那些工作压力较大的人,与其他人比起来出现心脏病的风险要高出23%。这里的工作压力大是指工作对人的要求较高,并且缺少对工作内容的决定权的情况。
领导这项研究的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米卡·基维迈基说,分析显示工作压力与心脏病风险之间存在联系,即使在考虑了目标群体的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生活方式等因素并随之进行计算调整后,这种联系是仍然存在的。因此,如果能想办法降低工作压力,将有助于减少人们的患病风险。
这项研究中所涉及的工作压力只是实际工作环境对人们精神状态造成影响的一部分,人们可能还会面临工作是否稳定和失业风险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实际生活中工作压力带来的心脏病风险也许会比本次研究得出的结果更高。
除了工作时间长以外,短期工时的增加也可能引发心脏疾病,有一篇日本的研究显示,突然增加每日工时超过3 小时,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风险将上升达2.5 倍。
工作时间长代表工作要求高、工作压力大、休闲活动被剥夺、缺乏睡眠和休息。应该留意超时工作对健康的负面影响,以预防突发心脏疾病所造成的遗憾。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6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