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的人总爱自言自语是怎么回事?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 怀疑自己有心理疾病,该怎么办?
- 我想请问一下各位,心理不健康等于心理疾病吗?
- 医生几分钟确定我抑郁发作收诊费500,合理吗?
- 总是怀疑自己感染新冠病毒了,心情焦虑到不行,该怎么办?
有的人总爱自言自语是怎么回事?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我试着分析一下,一是和性格有关。有的人性格比较懦弱,担心自己说出的话,表达某个观点会是错的,被别人笑话;二是与挫折有关。在生活中有多次失败,不能在别人面前再次表现出来自己还会失败,在心里对自己形成一种暗示,不自觉的就会通过自言自语的形式表达出来;三是一种特殊的一种不自信形式,用自言自语表达对某件事或人的不满。
(图片摘自网络)
跟朋友旅游住酒店,卫生间隔音不太好,感觉她一个人在厕所里演完了一场戏。
从身边人和自己的经历来看,大概有以下四种情形。
自言自语的4种姿势
1、信息梳理
这个在学生中间很常见,学习复习的时候常有声地说出来,其实是为了知识等内容的梳理,结构更加清晰。
2、缓解压力
有些人在感到焦虑不安的时候,会自言自语,无论说的内容是什么,都能帮助他镇定下来,安抚紧绷的神经。
3、思辨斗争
简单地说,就是和脑袋里的小人打架,可能你有两个不相上下的念头,你这时候会进入角色扮演其中的一个小人,辩护你的观点。
4、自娱自乐
我刚刚说那个朋友就属于这种,当时我俩在欧洲旅行,回到酒店她在卫生间里就开始自言自语,我大概听出她是把这一天的奇遇重复了一遍,然后再出来时脸上洋溢着微笑心情大好,哈哈好吧,佩服这种人,你们开心就好。
你能做些什么?
欢迎点赞并关注夏小糖的心理驿站,实用的人际关系和职场心理、有趣的心理测试和人性揭秘,都在这!
谢谢邀请,我就经常自言自语,主要是孤单。有时脑袋里总想起以前各种事,也后悔自己很多不成熟的行为。想着想着就会自言自语,有时心里突然愤发出很多情绪,周围又没有懂自己的人,这样我也会自语自言。用一首小诗来诠释自言自语这种心态:《成长》
昨天
忘不掉
今天
忙不完
明天
想不到
时间的轴
纵横交错
如一张网
让心彷徨
多少次
深切呼唤
愿有人陪伴
后来
独自坚强
跨过所有的坎
多少次
伤痛难捱
愿尽快翻篇
后来
独自舔舐
逐渐抚平愈合
风刀霜剑
瞬息万变
只身一人
虽狼狈不堪
心却阳光灿烂
生活再艰难
别忘了发现
那一抹光亮
而这样的人又肯于专研,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好奇,都想去体验,想去感受。又不愿意把自己平时的所思所想所感受到的东西向他人倾诉。
人的大脑就像一个储藏室,装的东西大多,总得输出,否则就再也装不下其它的东西了,所以有的人就会出现自言自语的情况。
还有一种就是人过于兴奋,又愿意和别人分享,他也会出现自言自语的情况。
有的人出现自言自语的情况是一种病态,但也有的人不是病态,就像我前面所说的那种人就很正常。
人不管用何种方式输出自己内心的情绪,只要不危害他人的情况下都是很正常的。
怀疑自己有心理疾病,该怎么办?
不要太担心或者觉得不好意思,如果还是学生的话,学校肯定有心理老师,找他们聊一聊,如果不是在学校,找心理医生看一看也是可以的,心理问题很多人都有,只是有些人能很快调节,有些人有时候需要借助专业医生的力量。
谢邀!心病就的心药治,如果无药可治,只能认了,如心里每天想入非非,总是怀疑人生,什么事情都按你想法实现,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向这种人只能去看心理医生,无药物能治,完毕。
您能说出自己心理出现问题,就说明有很积极的心态了。您现在遇到什么具体问题了吧?自我疗愈是个不错的办法.可以读读心理方面的书,不知道您的年龄,暂时推荐张德芬的书。听一些网络课程。其实,沟通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把问题、心事说给朋友听听,不愿暴露是自己的话,当别人家的故事讲。如果与人有误解,约当事人坐下来聊一聊,慢慢化解掉误会。不知道您的具体情况,只能说这麽多。
不要自以为是,而以科学示人。找个专业机构咨询一下,测评一下,一般都会给你正确的指导和答案。人在江湖,独思与人,身处异境,患得患失,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自以为的状况。偏离大众思微和视野,有时是天才艺术家的特有体质,和唯美主义的生动体现。古往今来的艺术大家,看其来几乎都是神经病,实际是,他们看世界的角度,与众不同,思微更细密,逻辑更严密,思想更奔放,性格执拗,语言疯疯癫癫,或沉默寡言少语。
感觉自己心理有问题,说明了自己性格内向、心胸狭窄和朋友少无处诉说导致的,走出去游玩和多结交朋友谈天说地,丰富自己的阅历都会有所改进,厉害了要找心理医生医治才行。
我想请问一下各位,心理不健康等于心理疾病吗?
谢谢邀请。心理健康这个名词在使用上是有条件和限定的,不是随便使用的。
心理健康是一个总体称谓,一般用程度和水平来衡量,比如心理健康水平怎么样,心理健康水平达到什么程度,一般来说,有了心理疾病,肯定是心理健康受到损害,而且达到一定程度了,起码是达到致病的程度了。而心理健康受到一点损害,程度不重时,还达不到疾病的状态。
这跟生理健康是一样的,比如血脂高,当血脂偏高时,就已经超出正常的健康水平了,但还达不到高血脂症的程度,此时也可以说血脂的健康水平降低了,健康程度不高了,但还不是病,达不到病的状态。但是如果是高血脂症,那肯定是血液健康水平下降到一定程度了。
关键是健康一词,主要是人们在描述健康水平时使用的,而不用在描述一个人。不能说一个人健康不健康,如果这个人健康受了损害,我们可以说他健康受到损害,而不能说他不健康了。一个人有病了,直接说他有什么病,而不说他不健康了。那样说别人,是对别人的歧视,不礼貌。
在现代的心理学和心理医学领域,一般所述的心理不健康属于心理问题范畴,而心理疾病被定位精神性疾病。
心理问题一般分为:一般性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是您对某件事情、某个诱发因素造成心理的负面情绪;严重心理问题一般指的是泛化,举例子说,一个同事和你吵架了,你的情绪一直没有疏解,造成你见到其他的同事你也会产生负面情绪,这就是泛化的概念。心理问题一般可以选择[_a***_],经过一段时间的合理疏导,会达到调理回归正常的目的。
精神性疾病,属于疾病范畴,比如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这些都是需要进行医学、药物治疗的,心理咨询仅仅是***手段。千万不要仅仅用心理咨询来治疗精神疾病,很有可能延误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建议在出现问题的时候,首先进行鉴别诊断,如果是心理问题,就选择合适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如果是精神疾病,就要迅速进行医学、药物治疗。
之前有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易感人群占总人数的20%,也就是5个人中有1个人存在罹患抑郁症的风险。所以,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怕被笑话而选择讳疾忌医。
心理不健康就是心理疾病,但语言的演化让“心理不健康”延伸出别的意思了,比如骂人的话,比如按照某个特定文化想了不该想的事情………如此这样,心理不健康就不一定是表达心理疾病了。
心理不健康是心态出偏差,偏想,凡事爱偏急,也是心理病,焦虑症,忧郁症等,出现此状况,自我调节,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多运动交流,开心多笑,想好的就有好结果,同时必须注意营养,按时休息睡觉,遇事冷静考虑处理!
***如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是一条从0到100的直线,那么狭义的心理不健康就是中间的灰色地带,即一般心理问题,并不特别影响生活和工作。广义的心理不健康应该是指所有带着问题的状态,包括心理疾病或者是精神分裂以及神经症。而心理疾病却是异常地带,超越了一般心理问题而成为了严重心理问题,即有可能是精神分裂或者是神经症。
一般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恢复到健康状态,不需要药物的***,而严重心理问题需要服药,并需要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一般都没有处方权,有严重心理问题需要到有关医院进行就诊并遵医嘱服药。服药期间不要随便停,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并停药或减少剂量以及增加剂量,这个也是心理咨询师不能决定的,需要由精神科医生决定。
心理咨询师与心理医生也有很大区别,心理咨询师只能做咨询,没有处方权,不能开药,也不能要来访者随意停药。
心理医生有处方权而且他们与精神科相关更紧密,对精神分裂及神经症有更多方案和办法。
有心理疾病尽早到专门医院找比较靠谱的心理医生治疗,这样才能保证治疗效果。
医生几分钟确定我抑郁发作收诊费500,合理吗?
这很正常在市级医院都是这么收费的,除非是县级医院这样的收费就不正常了,当时我患抑郁症时是在县级医院确诊的,光看病和开药共花了四百左右,后来我又去了市级医院检查,和你一样共诊费就管我要了不少钱,还不算拿药的费用光诊费就管我要了600元,而确诊后又给我开五百元左右的药,连西药在中药,让我一起合着吃,现在我仍在服药治疗中,虽然没了轻生的念头,但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情绪也很淡漠,就连对亲人也提不起与他们多交流的欲望,整天呆在家里哪也不想去,我知道这是因为我的病还没有好,还没有治愈,所以我现在一直在积极治疗,每天都按时服药。
抑郁症是常见的心理障碍,属于心境障碍范畴,主要依靠临床诊断。病程标准,社会适应标准,躯体化标准。。。
其实经验丰富的心理科或精神科医生是可以通过临床问诊确诊的,并非需要SDS等量表。
就提问者具体情况而言,若有问卷环节测试,而并没有实际测试,那是不妥的,涉嫌多收费。
抑郁症就是心灵“感冒”,遵医嘱按时服药,一般10天左右出现神奇效果。。。
同时,若有条件求助正规心理咨询师,则预后更好。
最终是自我认知的提高,是思想的升华。
越过 抑郁 我们就 实现了升华。。
医患关系的建立取决于信任,你信任这个医生就值得,不信任就会纠结是否值得。500块钱,几分钟你得到了正确的诊断有效的治疗这时你还觉得不值得你以后就不用找医生看病了。你花5块钱看一个小时既没有得到正确的诊断,又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你只会觉得这个医生态度很好有医德,仔细一想这个医生很无能呢?无能的医生还这么长时间浪费病人的时间是不是很缺德呢?态度不代表医德,疗效才能体现真正的医德。
谢邀回答,这种情况当然不合理!
如果你挂的是“心理咨询特需门诊”的专家号,收费500是可能的,但仅仅只接待你三分钟的时间则属非常不负责任的“违约”行为。
因为按照心理咨询的原则上来讲,你应该享受到的服务每次咨询时间大约是40--50分钟。
临床心理咨询的收费标准因医生的职称、资历、学术地位和名气因人而异,目前国内社会办机构收费标准一般在200--2000元不等。
做为公立医院,按国家物价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一般都不超过每次100元,但为了满足特殊人群的需要,可以向物价部门申请“特需门诊”的服务项目,随行就市,也是为了提高知名专家的工作积极性。
像这种情况,你完全可以去医院医务科投诉,以维护你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是怀疑自己感染***病毒了,心情焦虑到不行,该怎么办?
我从1.23到今天都去过三次医院了,都是有点发烧,低烧,只要家里量出来有点高,我就直奔医院(医院离家很近,就隔壁一条街),血常规,ct都做过了,没事,医生都说你这样,只要不是高烧不退,呼吸不困难就别来医院了,没到时交叉感染了,回去吧,多喝热水。
我家是东北十八线小城,最近这些天也开始严防,听我妈说,晚上路灯全关,街道上看不到出租车的影子,红路灯都改了,就是为了不让车辆通行。因为临近县城发现一例感染病例。这下子弄得大家挺紧张的,我妈妈之前没事爱打***,过完年还和别人一起打***,现在她也有点焦虑和害怕,担心打***的时候人多被传染。刚过年那天,老家比较偏僻,人们警惕意识还没那么强,现在在***的大力宣传下,大家才重视起来,我觉得也是个好事。
其实我自己在北京这边也会担心,但是还好我一直封闭在家。除了中间去买过2次菜,但是每次都有戴口罩,回来还会用酒精消毒。酒精消毒后,我还会马上把衣服洗了。因为我家里有小孩,所以我很谨慎。每天看着蹭蹭上涨的数据,也有些焦虑。后来,我觉得要改变这种心态。我现在刷数据都不那么频繁了,没用!少看点数据心里还稍微好些!另外我还会通过看书写文章转移注意力,这样就有所好转。另外还可以追自己喜欢的电视剧,重心也会被转移。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这几天我也想明白了,听国家的,呆在家里不出门,非要出门戴口罩,不聚众不聚会,出门买菜回来就消毒,我认为这样得病的概率很小,要相信国家!各个城市都已经***取了很严控的措施,慢慢会好起来的!战胜疫情指日可待!
欢迎您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我是格格斗,2岁男孩的妈妈,喜欢读书,热衷儿童心理学研究,育儿路上与宝宝共成长。欢迎你关注我的头条号@格格斗爱baby)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