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个步骤就可以看出一个人得了什么病?
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形态;闻,指听声音气息;问;指询问症状感受;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人有病了,就会有症状,就会引起一个人在气色形态,声音气息,自我感觉,脉博脉象上的一些变化。而中医的望闻问切就是通过观察探知这些变化,从而诊断出病的所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望闻问切诊断疾病有其一定的合理性。这个也很好理解,比如我们看到一个人精神痿靡,说话有气无力,这疼那疼,就能断定这人起码不健康,有病。道理是一样的。
但问题是,这个东西缺乏一个标准,不同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就是同一个人不同的中医师可能就有不同的判断。所以要达到精准,我想其实很难,或者说根本做不到。所以中医其实就是一门经验医学,为什么老中医值钱也就是这个道理。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相对现代医学来说中医就是一种最原始的医术。如此而已。
人生病都会表现在外表,肌肤,气味,眼睛,鼻子,舌面,舌根,脉象等。望,就是望色,眼睛颜色,皮肤颜色,肌肤凹凸,皮肤底下的的脉管形状颜色等。闻,就是闻气味,不同的病为产生不同的鼻息,口气,体味。问,就是问病人的大小便状况,睡眠饮食状况,出汗状况,疼痛状况等。切,就是通过切脉,了解疾病所在脏腑状况等。然后,终合中医理论及医生个人经验分析以上状况,确定疾病部位及病因,实施辩证施治。其过程,很像现在大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总结,确定对策的过程。所以,能看出一个人生什么病,该用什么药。
中医药的优势病种有哪些呢?
中医的优势是治疗疑难杂症,通过调理内服外敷达到标本兼治,辨证施治,因人而异,是天人合一的理念。且中医不是对所有病症疗效都是慢的,比如说一些病症通过针灸,点穴推拿,舒筋活络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西医多是对所有同样的病症千篇一律的治疗方法,不会因人而异辩证施治,对一些疑难杂症往往束手无策,宣判是不治之症,结果导致了一些人倍受病痛折磨,甚至是过早死亡。中医西医各有所长,是不同体系的东西。中医在中华五千年的繁衍生息
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医的伟大博大精深不是一些无知的人和五纵汉奸带路党能够撼动的!
从现代人来看,中医无疗效、不安全,治病靠忽悠,没有任何优势。中草药不坚持科学循证、双盲,确定有效性与安全性,空谈阴阳五行迷信玄学: 博大精深。最近国家成立了中医循证中心,融入现代医学有希望…
中医的优势就是西医(现代医学)目前还治不了的病,死马当活马医。
还有一种就是西医可以治疗,但是价格昂贵,比如目前各种单抗免疫治疗,中医虽然没有可以实证的疗效,但毕竟价格可以接受,也属于死马当作活马医
有哪些是中医能看,西医看不了的?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中医对哪些疾病有疗效。中医不承认依据统计学进行的医药学检验,没有完善严格的实验和检验,就不能证明有效。
所以现在先弄清楚中医到底对哪些病有效,再考虑它能不能作为现代医学的补充
中医治疗便秘远比西医厉害。有一个中医爱好者便秘,西医治不好。我根据中医取象类比原理开了个方子,让他去找一个拉肚子的中医爱好者,二人互相吃对方大便。结果他们两个都治愈了,都惊叹中医神力。
一方两治,中医博大精深。
不要迷信科学,科学不是万能的。大自然是很神奇的,人类永远也探索不完,永远存在未知领域。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但中医不一样,中医就是万能的,中医就是超科学,中医就是直指宇宙真理。现代医学不敢看的,治不好的,中医都能治。什么癌症糖尿病 能治!什么乙肝 艾滋病 能治!当然这只是基本操作,因为这些都是“已病”,在中医是“下医”才干的,中医最高境界是治“未病”,也就是未来的病。这不今年才出现的肺炎,中医早在千年前就已经可以治了。果然只有一句博大精深才能总结中医。
中医将咳嗽、泄泻、水肿、血证视为疾病,中医疾病的本质是什么?
你是只看了中医书籍目录而没有看具体内容就***感慨。
哪一本书籍会教咳嗽全用a方,泄泻用b方?
问诊的症状***集只是四诊之一,你为何说中医诊断和开方全凭一问诊的症状。
四诊都搞不清在这讨论中西医诊断对比有何意义。套名词有用吗?西医的胃炎,肠炎,关节炎,肺炎等等器官加个炎字的起名方式就是你所说的科学了?
病名并不会包含,病位,病性,病理。这些都需要在四诊的基础上具体确定出来,进而具体论治,每一病名下都会有若干种治法来对应不同的病机。而不是按病名论治的。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中医的术语混乱是极其普遍的。除病名混同症状外,病与证混同亦不乏所见,如血证、痞证、痹证、喘证、哮证、痛证等,其实均非"证"。此外证与证候、证与病机、病因与病机,均交叉混淆。进而导致中医理论经常出现彼此矛盾的情况,影响临床诊治,以及准确的学术交流。
个人认为中医里的教材属入门级书籍。内科学所罗列的症名是响应***提倡的新中医的产物。方便学习把常见症及病因,病机,治则,用药归纳而己。如果这种归纳为横向,你可以再纵向看看。比如胃脘痛其中一病因为脾胃虚弱,纵向看脾胃虚弱还能致什么病症。何必要相互对应?中医里的辨症论治,是体显辨,是体显症,后才论治。辨是人种,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情绪因素等的综合,症因辨的对象不同,辨出的症也不同,论治也不同。应该是没有不妥的地方,就看读者是怎么个思维方式。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7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