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怎样认识、诊治疾病的?
中医看病讲的是望闻问切!根据人的肤色表征来判断最直观的东西,闻是听,听人的身体声音,比如呼吸是否正常,是否咳嗽等!问,是通过病人的诉说,了解病人症状,和方位等,切是最关键的,就是根据人的脉象判断人的病因,位置!好的中医可以直接号脉!,中医讲究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所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理,中医是没有细菌病毒一说!
中医认为病分:伤寒、温热。你怎么看呢?
中医理论上是这样:
"阴阳",是"伤寒、温热"的总概括,"阴阳"是病因病理的总纲;脉像分"阴脉、阳脉",阴脉沉、迟、缓、弱、柔;阳脉,洪、数、强、钢"等;
经络分"阴经、阳经"如:手少阴经、手少阳经"等等;
药也分"阴阳",阳表现为"升、浮、温热、甜、辣、发散";阴表现为:"降、沉、苦、寒、泻下"等等。
不过硬绑上现代医学也能有一点道理:
阴脉,指静脉也,阳脉即动脉;西药中抗生素即为阴,杀伤性较大;而营养药主阳,以温补调理为主;
系统性生理病变主阴,外源性感染主阳;阴病在内难治(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外源***染易愈。
本人糊说八道哈,看官勿认真!
这只不过是中医中的一点,对感冒的一种诊断!中医首先通过望闻问切,辨证分析,再根据阴阳五行,然后再去诊疗病情!夲人不是医者,但是中医爱好者!如有不对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及大家批评指正!
你这种说法有点含糊。中医寒和热是指疾病的性质,分清疾病属于寒证或热证,是确定治疗使用温热药或寒凉药的重要依据。
寒证是人体生理功能衰退,能量代谢低,身体热量不足,体温较低,呼吸缓慢,心跳减慢,心血博出量减少,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而产生的寒证。
热证是人体生理功能旺盛,能量代谢较高,热量过盛,体温升高,呼吸增快,心博出量增加,皮肤舒张,血流加快,大脑皮层兴奋增高,体内水份减少从而引起热证。
有很多人会同时有寒热表现,上寒下热或上热下寒要辨证清楚。治疗的方案也大不相同。
古人因为没有科学方法不知道人为什么得病,更不知道病因。只是猜测症状产生的原因。觉得跟气候有关,就认定是气候导致的。觉得人的生死跟星座有关就认定是天象决定的。从来就没有人怀疑对不对,就是怀疑了也无法证实。而且国人的传统就是师法古人,儒生尊崇孔孟之道,非礼勿视不敢说圣人一个不字,不管对与不对。郎中遵黄帝内经为圣旨,遵李时珍为医圣,不但不怀疑古人说的对与不对,谁要是提出异议就是数典忘祖,不认祖宗大逆不道。有的奸诈狡猾之徒师法古人装神弄鬼,卖弄阴阳五行之巫术,号称神医能掐会算知天命,半医半巫给人看病。还有人有点经验给某些大人物看过病,比如扎扎针灸,按摩时弄点号称祖传秘方神油,或下点猛药,蒙对一次就大获成功一步登天成为终生***。其实肚子里的那点杂碎传儿不传女是不能给外人知道的。
人为什么会生病?中医是怎么样治愈疾病的?
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去平衡,人会产生疾病。人体正常情况下,阴阳互为关联的,阴阳处于阴阳互根,阴阳消长的关系。这种人体"阴阳"相对平衡的生理状态,若遭受某些致病因素的破坏,即发生"阴阳偏胜″的病浬变化,形成了疾病状态。若疾病进一步恶化而会出现"阴阳离决",这一矛值一停止,死亡就来到。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人虽然有适应自然界的不同程度的能力,在春夏期间,人体"腠理松弛",出汗多尿少。秋冬季节,人体"腠理致密",汗少尿多。人能适应季节变化。若片湓突然升高或突然降低,反常气侯,如阴雨绵绵,而形成湿重。久旱无雨而出现高热。寒风冰雪而致严寒。在这些异常气侯下若不善于预防,都易引起人体发生病变。中医治疗疾病,就是调理人体阴阳平衡,辨证施治,按照四诊八纲,整体观念进行施治。
人生病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一、病原体的侵入,比如细菌***等;二、有毒物体侵入,比如化学物质,粉尘,***,高能射线等;三、基因突变,组织器官病变;四、遗传因素影响;五、不规律饮食,有害物质堆积;六、与能量接触,比如跌打损伤等;七强烈精神***,过度疲劳等;八、过度服用滥用药物。至于中医,是用非客观规律指导诊断,中药条理治病的。至今没有可靠的数据证明疗效。算是经验治疗吧。
学过中学生物课的都知道,人生病有几大类原因: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吃了或接触有毒的植物、矿物、动物、化学品;动物侵害;战争创伤和意外事故;基因遗传缺陷;接触了能导致基因变异的物质;气温过低或过高;长期疲劳过度引起器官损伤;不良生活习惯;长期营养不良;衰老,等等。这些种类的病有很多很多,具协和的[_a***_]讲,光器官畸形的病就有几十万中。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整体,任何一个器官有不正常的状态都会使人处于不健康的状态。现代医学一直致力于查找使人致病的真实原因,然后再有针对性的研发治疗方法和药物。
中医治疗以上这些原因引起的疾病基本没有可靠的办法,起码没有证据证明中医能治愈。
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是什么?
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是什么?
中医依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念,认为,身体内部的变化,通过一定的方式,从人体的行为,语言,气色,脉象,舌苔,及二便等方面反映出来。不用剖解身体,以四诊,即望、闻、问、切的方法,诊断疾病,评估身体状况。
四种方法操作简单,能全面的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并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
一,望诊:通过望病人形态及气色的诊断方法。如气血旺盛的人,面色红润,而血虚的人,则面部萎黄,枯槁少华;腹痛者,多有弯腰护腹的动作;下肢疼痛的人,很难快速直行等。
二,闻诊:包括闻气味,听声音。身体强壮的人,声音宏亮,多实;声音低怯的人,体力不足,多虚。
有些口有异味,或白带有异味,排便异臭,说明有胃肠湿热或下焦病变。
三,问诊,通过询问的方法,了解病人的发病史,治疗史,及妇女经产史,现在症状或自身感觉等,便于掌握病人的全面情况。如发病急,反应重者,多为实证;病程长,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者,多为虚证等。
四,切诊:即切脉,一般以寸口脉搏跳动快、慢、强、弱等,对身体状态及疾病过程中,正邪相争,强弱进退等内在因素判断评估。
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中医强调要四诊合参,对一些特殊复杂疾病要认真分析,辩别真伪,有些还需要观察,不能草率下结论,妄议治疗等。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方法是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只要精通一种,望,就基本可以断定患者得了什么病,望诊也是需要多年经验的积累,如果是有经验的老中医通过望诊应该能比医院的设备提前五到十五年发现病症!
因为个个脏腑的色位会显示出脏腑出现了问题!谢谢你的邀请仅供参考!
以前的中医是怎么判断药性的,怎么判断哪种药治哪种病的?
要想讲清这个问题哪篇幅比较大。简单说吧。产地的环境,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与五行相合更重要的是象神农尝百草一样实践的结果。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成就了中药的治疗效果。
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称为四气。中药辛、甘、酸、苦、闲五种味道称为五味。中药的四气是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观察到药物作用于人的机体所产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和疾病的寒热属性相对应而来的。比如治疗畏寒怕冷等寒凉性疾病的药物,就是温热性的药物;治疗发热口渴、红肿疼痛等温热性疾病的药物,就是寒凉性的药物。五味一般就是口尝所得,通过长期的实践发现不同味道的药物有着不同的作用,从而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实际药物不是只有五种味道,还有淡、涩等味。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8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