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指哪些病?
湖北省出台了323攻坚行动***,专门针对慢性病的。323是指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病3类重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2种基础疾病,儿童出生缺陷、儿童青少年近视、精神卫生3类突出公共卫生问题。坚持预防为主,推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开展健康进万家活动,形成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
慢性病有:
呼吸系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哮喘 、慢性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矽肺、肺纤维化;
循环系统: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慢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疾病、慢性心包炎;
消化系统: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结核、慢性肠炎、慢性腹泻、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
血液系统:慢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瘤;
慢***有很多,每个区域的分类又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一下几个大类。
呼吸系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哮喘 、慢性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矽肺、肺纤维化,而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都与我们生活习惯 环境和我们工作环境有关。比如长期吸烟,长期处于粉尘过多的环境都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循环系统:常见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慢***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疾病、慢性心包炎,
消化系统:常见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结核、慢性肠炎、慢性腹泻、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消化系统的疾病很多是由于我们饮食方面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是常引起腹部疼痛,而慢性疾病又是消耗行疾病,可导致患者消瘦。
泌尿系统:常见慢性肾炎、慢性肾衰、泌尿系慢性炎症;
血液系统:常见慢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瘤;
内分泌系统:常见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亢、甲减;
代谢和营养:常见糖尿病、营养缺乏病、痛风、骨质疏松;
结缔组织和风湿:常见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系统性硬化病、骨性关节炎
"慢***"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词了,慢***也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指长期的,不能自愈的,且几乎不能被治愈的一类疾病。慢***已经成为危害国民的头号健康“杀手”。前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上讲到,如果慢***控制不好,未来一二十年,全球将出现慢***的“井喷”。
来看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中国已确诊的慢性病患者超过3亿人,其中有超过2亿高血压患者、1.2亿肥胖患者、***00万糖尿病患者、3300万高胆固醇患者,慢***导致的死亡已占到总死亡的85%。到2020年,中国的慢***患者将超过4亿。要[_a***_],欧洲5个主要国家(英、法、德、意、西班牙)加在一起总共才3亿人口!
根据国际疾病系统分类法标准分类,常见的慢***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肥胖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的危险因素:
☆可控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不良的心理精神因素。
☆中间危险因素: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血糖等。
所幸的是,国家越来越重视慢***的防控,日前,***院办公厅发布了《中国防治慢***中长期规划(2017-2025 年)》,这是首次以***院名义印发慢***防治规划,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具体措施应对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慢***发病率及对人们的危害会降到最低。
“慢***”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它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这类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对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
慢***从名称上也能看出,这类疾病主要是长期来影响危害人类身体,病种不同具体的病症和患者感受也不同。且感受不是突然出现,而是一个从浅到深的过程感受,多数患者感受并不那么强烈,反倒是慢***带来的并发症的感受来的更加猛烈,这时才使得患者明显意识身体出现病症问题。
更多“慢***管理”可以关注我的主页,后续会有更多相关内容干货。
学前儿童较为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1.
语言发育异常 若孩子到了3岁仍不会讲话,或词汇特别少,用词混乱错误等,则可能是智力低下、孤独症、耳聋、特殊性语言发育迟缓等疾病。
2.
吃手指和咬指甲 3—6岁儿童还有吃手指现象,也可能是某种心理问题引起的,如缺乏母爱、不被人关注、受到挫折失败、恐惧不安或寂寞无聊等。
3.
口吃也叫结巴 孩子口吃时可能还伴有挤眉弄眼、歪脖子、摇头、挥臂跺脚和呼吸急促等表现。主要由遗传因素、脑损害、受惊吓、过度紧张、父母关系紧张、突然变换环境以及模仿等造成。
4.
抽动 有些孩子出现不自主的眨眼、耸肩、抽动鼻子、摇头、皱眉等习惯性行为,称作儿童抽动症,多见于男孩。造成的原因有过分紧张,也可能是因为眼角膜炎、气管炎、脖子扭伤、落枕等未能及时治愈而导致
学龄前会出现很多情况,比如从年龄小往年龄大来说,乱投东西,爬出小床,吮手指,恐惧行为,不肯洗澡,不肯洗头,刷牙、洗脸,孩子不肯分享,孩子到处乱涂乱画,孩子过于依赖,破坏东西,穿衣服磨磨蹭蹭,寻求过多注意,不爱整洁,在公共场所捣乱,不听话,发脾气,骂人,孩子咬指甲,行动慢吞吞,孩子说谎,孩子“输不起”,挑食,焦虑行为,孩子不讲礼貌,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坐不住等等众多情况
学龄前儿童在性格上相对突出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好提问题、易冲动、自制力差、易受暗示、模仿性强。针对儿童的特点,家长应正确引导,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学前儿童较为常见的问题是:一是对父母依赖性强,离不开;二是顽皮,喜欢多动;三是注意力不集中,什么都按他的想法去做;四是有偏食现象;五是什么都感到新鲜,好奇心强。这些都是学前儿童常出现的问题,关键要因势利导。
谢邀。
一本书都讲不完的内容,您这太为难人了。
只讲一点:安全。
要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比如
① 不进厨房,有火
② 不动插座、电源,防触电
③ 不爬窗户,防摔下楼
④ 在外必须保持在家长视线内
⑤ 无论男女,任何人不能触碰背心短裤盖住的身体部位
⑥ 所有说不让告诉父母的,都不是好人
⑦ 不吃喝不知道来源的食品
⑧ 背诵家人电话号码
⑨ 一旦走失,呆在原地不乱跑,看见警察等穿制服的求助打电话等
这个问题真的是比较广泛了。
其实大概可以分为一下几点:
1、语言
2、人际交往
3、自理能力
4、情绪表达
5、运动能力
6、自我保护能力
7、运动企划能力
8、自我评价是否定位准确
9、思维力
10、自我掌控能力
儿童的安全用药指什么?
儿童安全用药整理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不恰当的用药
比如孩子感冒、发烧,这种情况常见,但是80%都是由于病毒引起的,实际上并不需要用抗生素,但是现在呢,抗生素滥用非常严重。这会造成孩子的生长问题、消化吸收的问题、肝脏的问题,会出现一些后遗症。
2、用药致残
这种情况在孩子身上更加严重,包括有肝脏的病,肾脏的病,神经系统的病,比较严重、最突出的是用药致聋。我国每年大概有30000儿童是因药物致聋的。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据,这也是我们用药不当造成的悲剧。
3、误服
有地区数据表明,其中超过50%都是儿童误服一些成人药物。所以误服药物会引起很大的问题。个别的例子还出现过有些人看高锰酸钾颜色挺好看的,喝了引起急性的胃肠坏死。这些情况都让人触目惊心。
4、治疗方式
安全用药观念一定要改变,能口服就不用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用静脉输液,力求把[_a1***_]使用的副作用和风险降至最低。在临床治疗中,要谨慎使用抗生素。从安全性看,同种药物不同的给药途径,口服用药安全性大于肌注用药,肌注用药安全性大于静脉用药,虽然静脉用药和肌注用药的疗效发挥比口服用药好,但由于静脉或肌肉组织给药缺少消化道及防御系统的处理,其引起过敏反应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且输液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微粒,增加了对机体组织伤害的风险。
防止儿童误服小贴士:要想避免儿童因好奇心误服药物,首先,家长应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吃药。没病时,吃药反可能引起严重后果。其次,给孩子喂药时不要骗他们说这是糖果。一旦给孩子错误认知,很可能带来两种不良后果:要么他们认为药就是糖,为今后误服埋下隐患;要么他们发现药不好吃,今后抗拒吃药。最后,一定不要让孩子单独接触药。如果在喂药的过程中家长需要离开,必须将药物收好。
儿童用药首先一定要遵循安全原则,也是首要原则。如何拥有才能安全?
1、能不用药,尽量不要用药治疗。
2、如果要用一定选择儿童专用药物。
3、小的儿童选择口服液,颗粒剂,能吞咽的可以选择片剂。
4、品牌也很重要,儿童知名药企生产的药物品质往往会高一点,甚至口感也会是宝宝喜欢,依从性好。
5、尽量选择口服或者其他途径一日一次,方便性也很重要。
7、避免联合用药,成分重叠给儿童带来副作用。
8、给孩子使用药物前,先看看说明书,适用症和剂量,同时对于不懂或者超说明书使用的情况和医生做一些沟通。
9、不要因为咳嗽,发烧而在没有细菌感染依据下贸然使用抗生素,尤其小婴儿,越早期使用抗生素越容易出现过敏性体质。
10、儿童用药物小事,一定注意儿童年龄特点,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一定注意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特点。
11、注意药物保质期,和药物存储条件,已经开封了的液体药物不能再按照说明说保证期使用。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必删,请联系本人)
柯大夫为儿科主任医师,临床工作经验丰富,擅长儿童消化,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异常,慢性腹泻,牛奶蛋白过敏等疑难杂症及婴幼儿营养发育及喂养咨询。有关儿科专业咨询请来好大夫在线找柯友建主任。
与健康为伴,与医生为友,欢迎转发点赞、评论关注,点赞分享更是一种美德。有问题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时间会对典型提问针对性回答。
央视儿童安全用药公益宣传片载图
近年来儿童用药致残事件层出不穷,因而如何正确合理使用安全的药物,难住了不少年轻爸妈。
今天小编就给各位宝妈宝爸普及下儿童安全用药常识、避免悲剧发生!
1、 安全用药基本常识
药品分类
西药分类
处方药:是凭执业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开的单子去购买的药。
非处方药:不需要医生给开的单子,直接去药店就可以购买的药。
注:非处方药分甲类处方药和乙类处方药。乙类非处方药比甲类非处方药的安全性更高。
2、 如何给家里宝宝选药?
1、选用非处方药中安全性更高的药
OTC药品标识
2、看药的名称
为什么有的药有两个名称?
通用名:指经国家批准的法定名称。
国家规定任何药物说明书上都应该标注通用名。
商品名:指经国家药物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特定企业使用的商品名称。
看药的名称
注:不看通用名的后果,很可能会影响药的剂量增加,剂量增加很可能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
3、 为什么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1、孩子小时候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全
2、个体差异的存在——孩子因为遗传(基因)的不同对同一种药物代谢吸收的快慢不一样。
正是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所以才会有这样的问题。
1、为什么输液前需要皮试?
2、为什么有的人过敏?有的人不过敏?
3、都感冒了,服用同样的药物,同等剂量为什么他比我好的快?
4、医生开药后为什么说让我先吃吃试试?不好再来?
这种个体差异,是由基因所决定的,遗传不同,药物在不同人体内的代谢就会不一样。
为什么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4、 如何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基因检测宝宝药物代谢基因型
每个孩子的基因不同因而每个孩子对各种药物的代谢“能力”也不一样。
大部分药物是通过人体细胞色素P450家族酶实现代谢的, 根据药物的代谢速度可分为:
1、 超快速代谢型; 2、快速代谢型; 3、中间代谢型; 4、弱代谢型。
2、 如属于弱代谢型,药物代谢速率比普通人群明显减慢,应避免使用该药物或更换其他有效药物,以减少药物不良代谢引起药物蓄积引发中毒。
中国工程院士周宏灏指出:“与传统千篇一律的经验用药相比。根据个体的遗传结构差异,实现量体裁衣式的个体化用药方式,将成为未来理想的治病模式。”
我国卫生部在2007年发布了第180号红头文件,将安全用药检测项目(即P450家族代谢酶基因的基因突变检测)列入医疗机构临床检测项目目录,因此各医疗机构均可开展此项检测业务。
卫生部在2007年发布了第180号红头文件
世界其它各国对基因与用药问题也非常关注,例如美国规定了新生儿必须进行安全用药的基因检测,以防止因基因问题而导致药物副作用对儿童健康造成损害。
因此,想要孩子避免用药不当,避免不良反应,就需要精准了解孩子的基因,精准了解孩子对于各种药物的代谢类型,进行精准用药,精准医疗。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