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推荐孕妇看的书么?涉及新生儿养育及常见儿科疾病的预防治疗?
我推荐,崔玉涛育儿套装(10册),崔玉涛在宝妈圈中也算是家喻户晓的名人了,而这套育儿图书写的也是相当不错,对于新手爸妈来说,里面的很多育儿知识都十分实用,而且其中指出了很多老一辈错误的育儿观念,讲解给父母听也十分有用。
预防医学考疾控看什么书?
每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省公务员考试都会有预防医学专业的岗位,国考岗位基本就是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省考岗位就是卫生监督所、安监局、卫生局一类的单位,考试准备就是《行测》和《申论》;疾控中心属于事业单位,事业编考试内容各地略有不同,有的是考A类(和公务员考试差不多),有的是考C类(医学专业类,会有基础、临床、公卫的内容)。考试准备的话,网上都有辅导书和考题。祝你好运!
预防接种书是什么?
预防接种证书,全称应是“国际预防接种证明书” 。这是各个国家为了防止外来人境者将传染病带入本国,要求入境者必须是经过接种和证明健康情况良好,并持有接种证明书者,才可允许入境。这种证明书就称为国际预防接种证明书。
出国旅游者除持有护照和签证外,还须持有证明书,才能被该国的机场、港口、口岸的卫生检疫站允许入境。由于这种证书的封面是***的,所以又被称为“黄皮书”。
古代讲预防传染病、瘟疫的书籍有哪些?
一、关于传染病的流行
《黄帝内经》之《素问·本能病》篇说:“厥阴不退位,即大风早举,时雨不降,湿令不化,民病温疫”。这里的“温疫”即我们现在所说的传染病,其出现与气候异常有关,如大风、干旱少雨、时令失调等。
又《黄帝内经》之《六元正纪大论》:“已亥之纪也……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
2019年己亥年,正是终之气起于小雪,历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止于立春日。终之气,太阳寒水克少阳阳火,流水不冰,地气***,天气应寒反暖,故温疫乃生。
二、关于传染病的特征
《黄帝内经》之《素问·刺***》中说道:“五疫之至,皆向染易”。描述了瘟疫的传染性特征。
三、关于传染病的防疫与治疗
首先,《黄帝内经》提出了防治瘟疫的方法:“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
这句话对我们防范传染性疾病非常重要,瘟疫虽然可怕,但只要提升人体免疫力,瘟疫病毒就不能攻破人体防线。孟子曾说过,“善养浩然之气”,养正气的好处就是“邪不可干”(病邪不能侵犯)。
其次,“避其毒气”,就是要避免接触传染源。比如新型冠状***通过飞沫传播,钟南山院士也说普通口罩也能降低传染概率,所以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口罩是“避其毒气”的基础方法之一。如遇到重大疫情,有效隔离患者和疑似病例也是切断传染源“避其毒气”的有效方法。
- 古代预防传染病、瘟疫的书籍最典型与著名的是明末清初吴有性著《瘟疫论》:
- 《瘟疫论》阐发疫病流行的特点、治疗的方法应当与张仲景著巜伤寒论》有所不同,因传染病与瘟疫与“伤寒”是有根本区别的。
- 《瘟疫论》病学将传染病与瘟疫从伤寒独立出,从而纠正了前人的错误,并补充了前人在理论上的空白,使传染病与瘟病的治疗摆脱了巜伤寒论》的束缚,最后才建立起来了中医《传染病学》。
- 《瘟疫论》在传染病的病源、病因以及免疫性、流行性的大量论述都十分科学。尤其在巜细菌学》出现之前,《瘟疫论》提出:“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气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这种异气即“戾气”。这种学说是十分先进的。《瘟疫论》对瘟疫的免疫性的论述是十分令人敬佩。书中说:“至于无形之气,偏中于动物者,如牛瘟、羊瘟、鸡瘟、鸭温,岂但人疫而已哉?然牛病而羊不病,鸡病而鸭不病,人病而禽兽不病,究其所伤不同,因其气各异。”理论上阐述的很绝妙。
《瘟疫论》还提出了传染病的传染途径是“有天受,有传染”。“天受”就是空气传染,“传染”就是接触传染。所以书中注明“凡人口鼻通于天气”,“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瘟疫论》认为传染病流行形式可以是大流行,也可以是散发的。这就是《瘟疫论》的理论和经验。
现代传染病,古代的瘟疫
中国古代已知的瘟疫种类很多如:天花、鼠疫、白喉、猩红热、霍乱、斑疹伤寒、伤寒、肺病、麻疯、疟疾、吸血虫病。
《说文》提出“疫,民皆疾也。”把凡能传染的病通为“疫”。“瘟”则是烈性传染病,可以在禽畜动物与人之间相互感染。特别烈性的瘟病可以朝发夕死。所以中国古代把传染病、流行病通称为“瘟疫”。
享有盛誉的温病四大家
清代的瘟疫研究到达中国古代的巅峰,涌现了一批温病学大家,他们分别是: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9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