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通过生病来获取别人的关注的行为是心理疾病吗?
不是 这种行为只是一种需要家人关心或者 别的一些什么的一种方式 只是希望引起注意,有些家长不关心小孩的心理状态,小孩能懂什么啊 然后就用各种方式来引起家人的注意 所以才会有这种表现 但是这不是说有心理疾病
感谢邀请,装病策略,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这种博取关注的心理策略似乎都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但是,无论你是不是博取到了同情,对于自身来说,这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如果反复使用,对于心理和生理健康都是不利的。如果从心理问题的鉴别标准来看,是不是心理疾病可能还需要一些其他的线索,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他们是具有人格缺陷的。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吗?
诉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在我们还不具备语言交流能力的时候,婴儿用哭闹的方式来表达饥饿、疼痛等需求。但是随着年龄的成长,如具备语言能力的时候,这种表达开始变得比较直接,但是,仍有一些需求无法被满足时,人类延续婴儿时期表现的哭闹被继续用作于“要挟”的手段来获取自己的需求。所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句话作为这种心理现象的延续被传播。
用生病来获取同情、原谅、关注,当这种行为成为成年人的策略时,这已经不再是正常的心理现象,而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在瑞典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家三口都用极其夸张的方式来演绎了自己的弱者形象,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得到他们所希望的结果;但事实相反的是,当一个成年人用孩童般的方式去应对成年人的世界时,这种做法往往都得不到应有的同情。
我想,装病,装弱的人,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对于引发焦虑的***充满了不安定感,而这种不安定感引发的焦虑感使得他们诱发了其习惯性的应对方式,那就是装病,装弱。
短期来看,这种方式的确是有效的,但是,长期来说,这是一种对于焦虑感的逃避心理,当人们不积极、正面的应对矛盾时,往往这种焦虑感会越来越深,导致人格上的损害。
所以,总体来看,这种心理现象并不一定是心理问题,但是长久挤压,一定会对心理健康不利。
为什么现在心理咨询师越来越多,患心理疾病的人也越来越多?
因为现在患心理疾病的人多,所以心理咨询师也越来越多。现在人的生活压力大,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情况,都会导致人的情绪低落或者激动,如果不及时发泄就会导致心理出现了问题。
现在的生活复杂,人在各种情况下出现的心理问题也各有不同,所以咨询师也相对的多了。
在圣安米悦心理咨询中心的个案或者团体咨询当中,80,90,00后居多,70后偶尔可见,60后几乎就没有了,50后基本就截止了。
这个数据说明什么问题呢?是年轻人的心理问题更多?是年轻人无法承受更大的压力?还是年轻人更脆弱?这些问题因为社会时代背景不一样,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50,60,70后难道就没有心理问题?才不是呢!看看他们的后代80,90,00后就知道他们其实也有很多问题,而且问题还不小。
儿女的问题,其实就是父母的问题。
父母那一辈没有解决的问题,通过心理遗传给了后一代。但是父母那一辈不会意识到也不会承认自己的问题,所以,解决问题并且争取不将问题继续遗传给后代这个重任就落在了年轻人身上。
所以,为什么又说未来在年轻人身上?
从心理学角度观察分析,年轻人处于蓬勃旺盛的生本能上升阶段,身体好,精力好,思路清晰,脑子灵活,对于新事物通常持比较开放的态度,愿意尝试,改变和挑战,这是生理上,也是心理上的。
而年纪比较大的人,通常指中老年人,则处于江河日下的死本能下降阶段,身体机能开始衰退,精力相对比较差,思维固化,对外态度也经常趋向于封闭和保守,另外,他们通常还有个很大的毛病,就是害怕自己作为长者的权威受到质疑和挑衅。在心理咨询当中最常见的就是,他们愿意把孩子介绍或者帮忙孩子张罗做心理咨询,但是他们自己是不愿意做的,潜意识里,他们勉强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有问题,但是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问题,所以国内的未成年心理咨询,其实还蛮难做的,咨询师和来访者努力出来的成果,可能回家被父母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就毁了。
有的家长,虽然不愿意自己做咨询,但是愿意配合咨询师做调整,这个也已经很了不起了。对于这类家长,我也经常建议他们如果承受不住孩子的情绪,也可以去做心理咨询。“承受不住”也就是承认自己有所不能,愿意认输,这个是很正常现象,大家都是人,不是神也不是佛。不愿意承认,等到崩溃那一天再寻求帮助,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花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又多了,何苦呢?
孩子的问题到底是谁的问题其实都已经不重要了,人生在世,谁能没个问题或者困惑?敢于直视问题和困惑,并且寻求帮助,这也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鲁迅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9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