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对什么都不在乎是不是有心理疾病呢?
一个人,对什么都无所谓,应当说是不太正常!有点万念俱灰之征兆!
也许此人的人生碰到了绕不过去的人生大起伏!也许是情感的强烈受挫!此类情况的出现,方法是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理疏导极为重要!要千方百计让他看到生活中的希望之光!总之,解决这类问题,不能急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浅见,抱歉!
同性恋、双性恋是心理疾病吗,你怎么看?
由于***在传统的认识当中还属于比较敏感的范畴,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的认识似乎常常要定义到病态或者变态,并且由于***者大约只占人口的1%~5%,占的比例相对要少的多,所以对于发现自己是***的人本身也常常产生困惑,那么***是一种心理疾病吗?
现代科学研究显示,各种少数性倾向(男同性性倾向、女同性性倾向、双性性倾向)和精神病理不存在任何内在联系,故同性恋、***不是一种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只是一种不同于大多数人的性取向。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将同性恋自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去除;1993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从国际疾病分类中除名;2001年4月20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对同性恋的诊断参照ICD-10做了调整,也将同性恋从疾病分类中除名。
不论同性恋、异性恋还是***,这种现象都不是人类特有,其他种类的动物特别是灵长类动物也有——这是有很多科学资料数据证明的,已经可以判断,***是正常的,至少自然允许。
***不可耻,甚至占大多数。有一种解释是,同性恋和异性恋都是单一的性取向,而***则是包含了这两种取向的一种性取向。你可以理解成,有些人喜欢粉红色,有些人喜欢黑色,而我们既喜欢粉红色又喜欢黑色。
但是由于社会接受***的能力还很弱,对于那些在这方面有困惑的人,需要首先确定自己是否是***,如果确实是,也不要否定自己,陷入痛苦之中,因为***确实是真实存在的一种正常的现象,而不是什么疾病,除非给自己带来了明显的痛苦,而学会接受自己是很必要的。
林溪:知名心理学专家,明星私人心理医生,企业EAP顾问,用心理看世界,归纳发展出独特个人风格的“读心术”、“识人术”体系,累积了众多经验和案例,被誉为“最美读心女神”。
我个人认为不是!喜欢这个东西是不能靠人为来控制的!就算是***或者是同性恋也是一种喜欢和爱的行为,你能控制自己喜欢或者爱一个人或者事物吗?当然不能!病是一种消极的表现,就像感冒发烧,就会让人消极,没精神!可如果***同性恋会给人带来快乐,希望,会让人积极向上,,就犹如男女恋爱给人带来的美好和满足!这就不是心理疾病!而是喜欢和爱!当然我不排除有的同性恋***是变态,但那是建立人格扭曲心理变态使人堕落的基础上!既然爱能使人美好快乐,我们何必要去批评指责!就算男男爱女女情又能怎样!!!
如果这个人从小家庭不是很幸福,或者受了一些打击,喜欢叛逆,别人喜欢的他偏不喜欢,别人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偏要做,事事都想不按正常的来,那他就真的可能有心理疾病,所以,同同性恋爱,***这种事情在他看来是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事情,他乐意这样做,无关爱不爱。
我一向觉得,如果是真爱,对方是男是女,同性或异性都好,只要双方是真心的,并且能够正视别人对他们的不理解,努力争取别人的祝福,都是很正的事情。
虽然我们是正常的恋爱观,但对于跟我们不同的,我们也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这样对他们来说不公平。
真爱不分年龄,不分种族,不论贫富,没有国界,为什么要分性别?
心里难受时老想自残来缓解心情,这是心理疾病吗?
心里难受时老想通过自残来缓解心情,这是一种自虐模式的心理障碍。
自虐型心理障碍表现为通过自残、自伤的行为引起父母、师长的同情与内疚感而获得关注和爱的一种行为方式。起源于早年经历中的创伤情结。
在儿童期成长过程中有些人会经历一些原生家庭的伤害(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对每个人都有伤害一一巜原生家庭的伤害》):比如父母的忽视,需求的不能及时满足。
一般情况下孩子都是通过哭闹等形式来引起父母的关注而满足被爱的需求。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父母不能及时满足:如父母工作十分忙碌而忽视了孩子的感受。这时候孩子可能釆取比较激烈的方式如头撞墙或把手弄伤等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当然父母可能会感到内疚而给予孩子更多的爱。
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可能会习得一种行为方式或思维模式从而固定下来形成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一一自虐型行为模式。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或得不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时出现类似的行为。
但这种行为模式会成为人格的一部分。早年经历会固着在潜意识中而影响以后的行为,但自己并没有觉察到。所以即使发生自残、自伤行为在缓解内心深处的痛苦时并不知道自己行为背后的意义何在!因此才有此问题的提出!
通过精神分析理论可以看出其背后的真正原因如上所述。所以就可以釆用精神分析理论及行为主义心理学的[_a***_]对症治疗。
首先,要觉察到自己为什么心理难受?缓解难受的心情一定要***用这种伤害身体的方式吗?如果有其他办法是否可以尝试?
其次,这种自残、自伤行为背后的意义是什么?是想引起别人的关注或者父母的关注吗?如果有这种想法就要立即终止!并釆用别的方式来获取父母及师长的关注。
第三、自残行为背后还有一种报复心理(因为在幼儿时期,婴儿会把自己与父母看成一体,所以伤害自己的身体也等于伤害父母)。所以这种报复心理的满足也缓解了心理压力带来的痛苦。
总之,要摆脱自虐行为,必须直面自己的心理问题,寻求心理医生的治疗是最佳选择。只要没有发展到自虐型强迫症,还是有比较好的办法一一厌恶疗法!
我是心理问答达人 心理领域创作者:夏虫不可语冰2008。点赞评论转发关注可阅读更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文章。
难过的时候感觉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所以自残会感觉痛快一些,但是是不是之后就后悔了?感觉自残特别幼稚,还会被人看笑话,是懦弱无能的表现呢。
所以在难过想自残的时候,转移注意力,冷静三秒再做决定,控制几次你会发现自己长大了,成熟了,除了生死之外其他都不是啥大事。
心里难受没关系,这个世界还没人敢说自己长这么大没有心里难受过。
你和大部分人不同的是你认为自己老想自残来缓解心情。
这里不明白都如何自残?又怎样的缓解呢?
想我当初最难受那段日子,喜欢一个人待在黑乎乎的屋子里不见人不说话,憋的久了就和身边的东西讲话,讲着讲着,喜欢听自己声音,外界的喧嚣觉得很是聒噪。
不喜欢热闹,不喜欢人群,只想缩在一个角落听时钟嘀嗒,迎来白天送走晚上。
想那时,我多喜欢那种缓解心情的方法。可是事实是,当我和自己说话久了,我发现自己也会对自己撒谎,只是平时很不易察觉。
自己也会做梦,会偏执,会激动,会想要爱,心里也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无私,甚至有些部分觉得阴暗。
当真实的自己慢慢浮出水面,我倒是平静了不少,不再那么愤世嫉俗,不再许多抱怨,开始觉得有缺陷也是挺可爱一件事,因为那才是真实的自己嘛。
我其实也想过自己是不是有病,不过当我和自己对话开始以后,这个问题便没有意义了。
有病没病都是我,我看到了自己,没有比这更让我觉得安心的事了。
一切突然变得简单起来,我每天和真实自己在一起,踏实、简单地快乐。
想太多,身上给自己贴太多标签太久,学会清空那些,就自己和自己对话,你会越来越认可自己,看见自己身上闪闪发光的东西,哪里会想要让它受伤呢?
换个方式,你不是一个人,至少允许自己和自己对话,在一起,和真实的你相处,认可它,自然而然你会自我疗愈起来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lerifajar.com/post/9909.html